TOP

微创介入手术真能“通血管”?图解脑卒中取栓全过程

2025-01-12 11: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的浩瀚领域中,微创介入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通血管”能力。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因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尤为凶险,而微创介入手术中的取栓术,正是针对这一紧急状况的有效救治手段。下面,我们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解析脑卒中取栓的全过程。

一、术前准备:争分夺秒的“战斗”前奏

紧急评估:脑卒中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患者被迅速送往具备神经介入条件的医院,医生立即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借助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卒中类型及血栓位置。

团队组建:组建由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卒中救治团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准备: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备皮、消毒,准备手术器械,包括导管、导丝、取栓装置等。

二、手术过程:精准导航下的“血管疏通”

股动脉穿刺:手术通常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开始,医生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穿刺针穿透皮肤及血管壁,插入血管鞘,为导管进入血管系统建立通道。

导管与导丝引导:通过血管鞘,医生将导管和导丝沿血管路径送入体内,利用X光透视技术(DSA)实时观察,精准导航至血栓所在的脑血管区域。

血栓识别与评估:到达目标区域后,医生通过造影剂显示脑血管形态,明确血栓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取栓操作做准备。

取栓装置应用:根据血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以支架取栓器为例,医生将其沿导丝送入血栓部位,展开支架,捕获血栓后收回至导管内,随后撤出体外。

多次取栓与血管检查:有时一次取栓不能完全清除血栓,医生会根据造影结果,多次操作直至血栓被彻底清除。最后,再次造影检查,确认血管畅通无阻,脑组织血流恢复。

三、术后管理:康复之路的细心呵护

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或神经内科病房,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

神经功能评估: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感觉等功能的恢复情况。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为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医生会给予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需长期服用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

四、结语: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

微创介入手术,尤其是脑卒中取栓术,是现代医学科技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更体现了医学界对于生命尊严和质量的不懈追求。然而,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与长期管理同样重要,需要患者、家属及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共同构成了脑卒中治疗与康复的完整链条,为患者点亮了回归健康生活的希望之光。

 

(凌端强 郑州人民医院 介入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