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手段,在脑梗死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介入治疗,特别是溶栓与取栓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一、脑梗死的危害与治疗现状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二、溶栓治疗:快速恢复血流的关键
溶栓治疗是脑梗死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阻塞脑血管的血栓,从而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等。
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高度依赖于治疗时间。一般来说,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预后情况也越佳。对于个别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治疗流程:在决定进行溶栓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有无活动性出血、血压及血糖水平、凝血功能等,并排除溶栓禁忌症,如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血液病等。一旦确认符合溶栓条件,将立即开始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神经功能变化,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治疗效果与风险:溶栓治疗能够迅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但总体而言,根据循证医学及国内外相关实验报道,溶栓治疗的获益是大于风险的。
三、取栓治疗:针对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手段
对于脑部大血管堵塞、症状严重的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取栓治疗主要包括机械取栓和动脉溶栓两种方式。
机械取栓:机械取栓是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取栓支架等,将堵塞脑血管的血栓取出。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能够迅速开通血管,挽救更多的脑组织。机械取栓具有快速血管再通、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及较长的治疗时间窗等优点。
治疗流程:医生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一根微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沿着血管路径精准送至脑血管堵塞处。微导管携带专门设计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支架取栓器到达血栓部位后,会展开呈网状结构,嵌入血栓内部,随后将血栓与支架一同拉出体外;抽吸导管则是利用负压抽吸原理,直接将血栓吸出血管。
动脉溶栓:动脉溶栓是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颅内病变处,局部注射溶栓剂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以恢复血流供应为目的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静脉溶栓的替代选择。
四、介入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作为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优点。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血管损伤、出血并发症等。因此,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高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在脑梗死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溶栓与取栓技术的联合应用,我们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脑血流,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脑梗死患者将能够受益于介入治疗带来的福音。
(李艳岭 沈丘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