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约70%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降低脑卒中风险,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助您了解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二、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要通道,当颈动脉出现狭窄时,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卒中。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 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卒中。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通常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可自行恢复。
3. 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大脑长期慢性缺血,影响认知功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 脑血管意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三、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狭窄的颈动脉内,从而扩张血管,恢复脑部供血。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通过手术方法切除颈动脉内的斑块,从而扩大血管内径,改善脑部供血。适用于狭窄程度较重或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
3.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降低脑卒中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四、介入治疗的优点
1. 创伤小: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只需通过导管进行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2. 恢复快: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降低了并发症风险。
3. 疗效显著: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降低脑卒中风险。
4. 可重复性强:介入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多次治疗。
五、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
(1)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
(3)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
2.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凝血功能障碍;
(3)颈动脉完全闭塞;
(4)对造影剂过敏。
六、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 定期复查: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血液指标等,了解病情变化。
2. 遵医嘱用药:术后患者需按照医生建议,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4.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七、颈动脉狭窄的预防措施
预防颈动脉狭窄,降低脑卒中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 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风险较高。控制血糖,定期检查,预防并发症。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颈动脉狭窄的进程。戒烟限酒对预防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4.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 适当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颈动脉狭窄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6. 控制体重:肥胖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并采取措施。
八、结语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措施。通过了解颈动脉狭窄的危害、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优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降低脑卒中风险。同时,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守护大脑健康。
(李艳岭 沈丘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