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这一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它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心脏瓣膜,如同我们家中的水管阀门,确保血液在心脏内按照正确的方向流动。然而,当这些“阀门”出现问题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便会受到影响,进而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那么,心脏瓣膜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心脏瓣膜病的神秘面纱。
一、心脏瓣膜病初探
心脏瓣膜病,简而言之,就是心脏瓣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损害的一类疾病。心脏共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它们就像四个单向阀门,确保血液在心脏收缩时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当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就会扰乱正常的血流,导致心脏负荷增加,长期下来还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
二、心脏瓣膜病的类型与症状
心脏瓣膜病根据瓣膜累及的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疾病、肺动脉瓣疾病以及多瓣膜病等五大类。而根据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活动后疲乏倦怠、咳嗽、咯血、下肢水肿;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甚至在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这些症状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心脏瓣膜病的病因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先天发育异常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而后天因素中,风湿热是曾经导致心脏瓣膜病的常见原因,但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水平提高,其发病率有所下降。此外,老年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创伤等也可能引起心脏瓣膜的损伤。一些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累及心脏瓣膜。
四、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几种方式。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药物能够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症状,如使用利尿药来减轻水肿,使用强心药如地高辛来改善心功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瓣膜病。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以上有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是通过修复病变的瓣膜来恢复其功能,而瓣膜置换术则是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的瓣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们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介入治疗: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将人工瓣膜支架输送到病变瓣膜的位置进行修复或更换。介入治疗对于外科手术高危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是首选,目前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对中、低危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也可以选择。
五、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除了积极的治疗外,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和摄入过多的盐分和脂肪。同时,患者还应该定期随访复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人工瓣膜的功能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合并有心房颤动的患者,还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心脏瓣膜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管理技巧,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来说,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日常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一位心脏瓣膜病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与快乐!
(浮志坤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外科八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