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化血红蛋白的“前世今生”

2023-10-13 13: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2010年以前,血糖一直是糖尿病诊断的唯一金标准。然而,单纯特定时间点的血糖,不能反映血糖波动与整体血糖水平,作为诊断标准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稳定结合的产物,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状况的良好指标,也于2010年被美国糖尿病协会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那么HbA1c从被发现到被广泛认可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前世今生”

前世:发现与早期认识

糖化血红蛋白的故事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在研究血红蛋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血红蛋白,它与葡萄糖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缓慢、持续且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形成的产物。

早期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只是初步了解其化学性质。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以及高血糖持续的时间相关。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我们可能有了一种新的衡量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指标,而不像以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某个瞬间的血糖值。

今生: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如今,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成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将其纳入了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相对稳定,一般在4% - 6%之间。当这个值升高,例如达到6.5%及以上时,就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下,更多的葡萄糖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而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比随机血糖、空腹血糖等检测更能稳定地反映患者过去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比如一般糖尿病患者控制在7%以下,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因为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能减少高糖对血管、神经和各个脏器的损害。

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

1、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3、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4、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中的检测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注意事项

化验糖化血红蛋白需空腹

做血红蛋白检查是需要空腹的,在晚上12点钟以后不要进食,早上起来不要喝水,空腹去医院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可以反映近三个月以来的平均血糖水平,可避免患者受某次空腹血糖影响,忽略一段时间内血糖波动情况,从而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提供依据。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从被发现到如今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走过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它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它必将继续为人类对抗糖尿病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开启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新时代。我们期待着围绕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汪梦琴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