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会陷入一些用药误区,这不仅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详细盘点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并给出科学的用药建议,帮助大家避免走进治疗陷阱。
一、引言
高血压作为一种“无声杀手”,其危害不容忽视。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血压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因为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而陷入误区,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二、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凭感觉用药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不需要服用降压药。他们往往凭感觉决定是否用药,而不是根据血压的实际测量结果。
危害分析:高血压的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然而,无症状的高血压同样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仅凭感觉用药,很容易导致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遵医嘱按时服药。即使血压暂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现象描述:很多患者在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因此不愿意过早服药,希望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危害分析: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降压药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抗药性”。相反,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此外,早期用药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正确做法: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结合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误区三:降压药伤肾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降压药会损害肾脏功能,因此不愿意服用降压药。
危害分析:高血压本身才是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进而引发肾功能损害。而降压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肾脏损害的风险。此外,某些降压药(如普利类、沙坦类)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定期监测肾功能。如果出现肾功能损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四:开始不能用好药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一开始就用好的降压药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因此倾向于选择价格便宜的降压药。
危害分析:降压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根据价格。好的降压药通常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和更长的保护心、脑、肾等器官的作用。如果一开始就用便宜的降压药,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具有明确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误区五:降压越快越好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降压速度越快越好,因此要求医生使用强效降压药或频繁换药。
危害分析:过快的降压速度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引发缺血事件。此外,频繁换药也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坚持长期用药。降压速度应逐渐平稳,避免过快或过慢。
误区六: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输液可以快速降低血压,因此要求医生进行输液治疗。
危害分析: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输液治疗高血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例如,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并发症。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坚持长期用药。输液治疗高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仅限于特定情况(如高血压急症)。
误区七: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在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擅自停药或减量。
危害分析: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即使血压暂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否则,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如果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或停药。但这一过程必须谨慎进行,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误区八: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因此更倾向于使用纯天然药降压。
危害分析:纯天然药并非没有不良反应。此外,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有些不法分子在纯天然药中添加了价格便宜的、近乎被淘汰的西药成分,以次充好。这不仅可能导致降压效果不佳,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坚持长期用药。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药降压的效果和安全性。
误区九:忽视生活方式调整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控制血压,因此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
危害分析:高血压的治疗需要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单纯依靠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可能导致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结合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这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误区十:不重视血压监测
现象描述: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控制血压,因此忽视了血压的监测。
危害分析:血压监测是评估降压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忽视血压监测,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正确做法: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如果发现血压波动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科学用药建议
1.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减量或换药。
2. 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高血压的治疗需要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患者应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3. 定期监测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如果发现血压波动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4. 避免用药误区:患者应了解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并避免走进治疗陷阱。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四、结语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会陷入一些用药误区。通过了解这些误区并遵循科学的用药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高血压的治疗陷阱!
(杨小溪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