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偶尔听说过“心房颤动”和“永久起搏器”这两个医学术语,但它们究竟是什么呢?当心房颤动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时,这两者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您走进医学的世界。
一、心房颤动的奥秘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是有规律且协调的,而房颤发生时,心房内的电信号变得紊乱,导致心房快速且不规则地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这种颤动的心率通常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分钟300到600次,但心跳频率往往不规则,有时可能达到每分钟100到160次。
房颤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年龄增长、肥胖、大量饮酒以及某些心脏疾病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晕厥等。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血栓栓塞和心脏衰竭的风险。
二、永久起搏器的角色
永久起搏器是一种通过手术植入体内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过慢,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供应的需求。起搏器通过刺激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起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起搏器系统通常由起搏器本身、电极和导管三部分组成。起搏器被植入皮下,电极或导线则放置在心脏内,用于检测心脏的电信号并启动新的有规律的信号。这样,心脏就能以正常的速率跳动。
植入永久起搏器的适应症包括房颤、心动过缓、先天性心脏病等。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如果伴有症状性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起搏器可能成为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
三、房颤与起搏器的“邂逅”
虽然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但房颤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复杂起来。研究表明,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到40%,这比普通人群要高得多。这可能与起搏器植入后心脏电生理环境的改变有关。
然而,起搏器在房颤患者的治疗中并非毫无作用。对于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植入单心房或双心房起搏器可能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复发。尽管目前这一观点尚未得到确凿证据的支持,但临床上已有一些案例显示,起搏器在房颤管理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起搏器在房颤患者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治疗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许多房颤患者同时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这时植入起搏器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起搏器能够确保心脏在需要时以正常的速率跳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起搏器如何助力房颤管理
起搏器在房颤管理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治疗心动过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起搏器已经具备了许多抗心律失常的功能。这些功能在房颤发作时可以进行电刺激夺获或转复,以纠正心律失常。
1. 心房同步起搏:双腔起搏器能够维持正常的房室激动顺序,这对于房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生理性起搏是指维持房室同步性,这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率。相比之下,单纯右心室起搏可能会打乱正常窦性心律下的房室激动顺序,导致房室不同步,从而诱发房颤。因此,对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双腔起搏器,并保持生理性起搏。
2. 最小化心室起搏:频繁的右心室起搏可能增加心功能不全和房颤的发生风险。因此,通过起搏器的程控管理实现最小化心室起搏策略,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这通常需要在双腔心脏起搏器中保障房室结优先功能,尽可能优先采用AAI起搏模式。
3. 房颤筛查与诊断:起搏器还可以作为房颤的筛查与诊断工具。通过监测心房感知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起搏器能够辅助医生准确诊断房颤,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卒中风险。
4. 房颤干预与治疗:现代起搏器配备了多种算法用于房颤的节律控制。这些算法可以通过超速抑制异位兴奋灶、预防心动过缓及心脏停搏诱发的房颤等机制,改变心房的电生理基质,防止电重构,从而减少房颤的发作。
五、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注意事项
对于植入了永久起搏器的房颤患者来说,术后的生活管理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伤口护理: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伤口出现发热、红肿、疼痛或液体流出等表现,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 活动限制:术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上肢伸展动作。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提重物。植入起搏器侧的手臂在术后3个月内最好不要高举或剧烈活动,以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 定期复查:起搏器植入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之后每年复查1次。起搏器应用6到7年以后,每3到6个月要随访一次,判断起搏器是否有电池耗竭的情况。
4. 避免磁场干扰: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应远离强磁场环境,如磁共振检查室、大型电机等区域。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产生强电磁场的电器设备,如微波炉、电磁炉等。如果需要使用手机,应在非主侧(如左手、左耳)使用,并保持一定距离。
5. 注意自身症状:患者应留意自身症状,如有头晕、心悸、黑矇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起搏器虽然能够改善心脏的起搏功能,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所有心脏疾病。因此,患者仍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以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六、结语
心房颤动与永久起搏器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虽然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但起搏器在房颤管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起搏器选择和程控管理,我们可以实现房颤的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管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定期复查以及避免磁场干扰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起搏器在房颤患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余长江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