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孕妇和家人满心期待迎接新生命的降临。然而,有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B族链球菌感染,悄然潜伏,可能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守护母婴健康。
一、B族链球菌是什么
B族链球菌,也叫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寄居于人体的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很多健康女性的阴道和直肠中都可能存在这种细菌,平时它可能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处于一种共生状态。但在孕期,由于女性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等因素,B族链球菌就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引发感染。
二、对孕妇的威胁
1. 孕期感染风险:孕期,B族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多种问题。它容易导致孕妇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仅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若不及时治疗,感染还可能上行蔓延,引发肾盂肾炎。肾盂肾炎会使孕妇出现发热、腰痛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此外,B族链球菌感染还与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密切相关。胎膜早破会使羊水流出,破坏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环境,增加早产和宫内感染的风险。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则可能引发孕妇发热、心率加快、子宫压痛等症状,进一步威胁母婴安全。
2. 分娩期及产后风险:在分娩过程中,B族链球菌感染的孕妇,其产程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剖宫产的几率。产后,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如子宫内膜炎,会导致产后发热、恶露增多且伴有异味、下腹部疼痛等,影响产妇身体恢复,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产妇生命。
三、对新生儿的威胁
1. 早发型感染: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后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24小时内最为常见。这是由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过感染B族链球菌的产道时,吸入了含有细菌的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早发型感染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可导致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新生儿肺炎会使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呻吟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败血症则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症状,如体温不稳定、嗜睡、喂养困难等;脑膜炎更是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脑瘫等,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2. 晚发型感染:晚发型感染一般发生在出生后7天至3个月内,感染途径可能是接触了被B族链球菌污染的环境或物品,也可能是产妇产后通过密切接触将细菌传播给新生儿。晚发型感染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同样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
四、如何预防和应对
1. 产前筛查:目前,临床上普遍建议孕妇在孕35 - 37周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通过采集孕妇阴道和直肠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是否存在B族链球菌感染。这一筛查非常重要,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为后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2.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在分娩时通常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若孕妇对青霉素过敏,则会选择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等替代药物。在分娩过程中及时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的风险。通常在产妇出现宫缩、胎膜破裂或进入产程后开始用药,每4小时给药一次,直至分娩结束。
3. 新生儿护理:对于出生后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新生儿,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以及有无感染相关症状。如果新生儿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如发热、呼吸异常、精神萎靡等,会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的清洁卫生,勤洗手,避免过多人员接触新生儿,减少感染机会。
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通过加强产前筛查、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母婴健康。每一位准妈妈都应重视孕期检查,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为新生命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宝宝能够平安、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