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ICU里的营养补给通道

2023-03-24 18: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常常会面对这样一群患者:他们病情危急,身体极度虚弱,无法通过正常的口腔进食来获取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此时,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就如同一条“生命补给线”,为患者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成为拯救生命、促进康复的关键手段。今天,作为ICU的主治医师,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项重要的技术。

一、为什么需要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

1. ICU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

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且严重,像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昏迷、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障碍,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衰竭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患者身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对营养的需求大幅增加。然而,他们却因自身状况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支持,患者的免疫力会急剧下降,伤口愈合延迟,感染风险上升,多器官功能也会进一步受损,死亡率显著提高。因此,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对于ICU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2. 传统营养支持方式的局限

以往,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是鼻饲。鼻饲是通过鼻腔插入一根胃管至胃内进行营养输注。虽然鼻饲操作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营养供给问题,但它存在诸多局限性。长期留置鼻胃管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鼻腔黏膜损伤、鼻窦炎等并发症,还容易导致反流、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这对于本就病情严重的ICU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对于一些胃肠功能障碍或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鼻饲可能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更为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

二、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是什么

1. 技术原理与操作过程

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如超声、X线等)引导下,或在内镜辅助下,通过皮肤直接在胃或空肠上建立一个人工通道,置入造瘘管,从而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为例,操作时,医生先将内镜经口腔插入胃内,观察胃内情况并确定造瘘位置,然后在腹壁相应位置做一小切口,通过穿刺针将导丝引入胃内,再将造瘘管沿导丝置入胃腔并固定。经皮空肠造瘘(PEJ)则是在PEG基础上,通过导丝将空肠营养管经胃造瘘口插入空肠上段。整个操作过程相对微创,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小。

2. 技术优势

与传统鼻饲相比,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首先,造瘘管直接置于胃肠内,避免了长期留置鼻胃管对鼻腔和咽喉的刺激与损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其次,造瘘管位置相对固定,减少了反流和误吸的风险,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再者,该技术可长期留置,为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营养补给通道,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三、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的最新动态

1. 技术改进与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在操作器械方面,新型的造瘘管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材料更加柔软、生物相容性更好,能进一步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操作设备也更加精准和便捷,如高清内镜、超声引导设备的升级,使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更清晰地观察胃肠道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一些新的操作方法和理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腹腔镜辅助进行经皮胃/空肠造瘘,这种方法能更直观地观察腹腔内情况,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复杂或存在腹腔粘连的患者,能更好地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提高手术成功率。

2. 拓展应用领域

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障碍、头颈部肿瘤无法经口进食等患者。如今,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危重症患者中,对于那些因腹部创伤、胃肠功能衰竭等原因不能耐受传统肠内营养方式的患者,经皮空肠造瘘可绕过受损的胃肠道部位,直接将营养物质输送到空肠,保证营养供给。在老年患者群体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因多种慢性疾病导致吞咽困难或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日益增多,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

四、经皮胃/空肠造瘘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1. 造瘘口护理

术后要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轻轻擦干后可涂抹适量的皮肤保护剂,防止皮肤因消化液刺激而出现红肿、破溃。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及疼痛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和牵拉,防止造瘘管脱出。

2. 营养输注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营养液的选择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从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和浓度,使胃肠道有一个适应过程。输注速度也要适宜,一般开始时速度较慢,约30 - 50毫升/小时,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调整至100 - 150毫升/小时。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3. 造瘘管维护

定期冲洗造瘘管,防止堵塞。一般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都要用30 - 50毫升温水冲洗造瘘管。如果长时间不用造瘘管,也要每周冲洗1 - 2次。若发现造瘘管堵塞,可尝试用注射器抽取温水反复冲洗,或用胰酶等药物溶解堵塞物。但如果堵塞严重无法疏通,应及时就医更换造瘘管。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造瘘管,一般普通造瘘管3 - 6个月更换一次,材质较好的造瘘管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

五、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的前景展望

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作为ICU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该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与智能医疗设备相结合,开发出能够实时监测胃肠道功能、自动调节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成分的造瘘系统,进一步提高营养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更规范的应用和更好的护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经皮胃/空肠造瘘技术就像ICU里的一条“隐形生命线”,默默地为那些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输送着生命的能量。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这项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相关情况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安婷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ICU(重症监护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