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严重创伤总是突如其来,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伤害等,瞬间就能将人推向生死边缘。而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重症监护室(ICU)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ICU的主治医师,我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严重创伤以及ICU如何为患者的生命筑牢防线。
一、认识严重创伤
1. 严重创伤的定义与类型
严重创伤通常指由于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对人体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且病情危急,可能危及生命。常见类型包括多发伤,即同一致伤因素导致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可危及生命,比如车祸中患者既有颅脑损伤,又有胸部、四肢骨折;复合伤,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像核爆炸时产生的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损伤;还有挤压伤,常因重物长时间挤压身体某一部位引起,不仅会造成受压部位的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
2. 严重创伤的危害
严重创伤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首先,大量失血是常见问题,如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等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血液丢失,引发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纠正,会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功能衰竭。其次,创伤后的炎症反应也不容小觑,受损组织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体温、心血管、呼吸、血液等多系统功能紊乱。此外,创伤还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屏障,使患者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二、ICU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1. 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进入ICU后,患者会被连接到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上,这就如同为医生安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实时、精准地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变化都能及时捕捉。例如,心率突然加快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失血、疼痛或心律失常等情况;血压下降则可能意味着休克的发生。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呼吸功能监测设备能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等,对于存在胸部创伤或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
2. 多器官功能支持
严重创伤往往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ICU具备全面的多器官功能支持能力。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呼吸机就成为了他们的“生命维持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肺部损伤程度、呼吸力学参数等,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帮助患者进行气体交换,维持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在循环支持方面,如果患者出现休克,除了快速补充液体、输血纠正失血外,还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压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可以缓慢、持续地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以及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为肾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3. 精准的治疗与干预
ICU的医疗团队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师等,他们密切协作,为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创伤后的出血,医生会在快速评估出血部位和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手术止血、介入栓塞止血等。在处理创伤感染方面,临床药师会参与抗菌药物的选择和调整,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药敏结果以及肝肾功能等因素,精准选用抗菌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此外,针对创伤后的疼痛管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同时,避免因疼痛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加重病情。
三、ICU救治严重创伤的最新进展
1. 损伤控制理念的深化应用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自提出以来,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应用。在严重创伤救治中,不再追求一次性完成复杂的确定性手术,而是分阶段进行。首先在急诊阶段,快速控制出血和污染,如对开放性伤口进行简单清创包扎、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等,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在患者生理状态极差时进行长时间、高难度的手术,防止“二次打击”加重病情。随后,在ICU进行复苏和优化治疗,纠正休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待患者生理状态改善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修复损伤组织和器官。这种理念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2. 早期康复介入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严重创伤患者在ICU主要是保命,康复治疗是病情稳定转出ICU后的事情。但近年来,早期康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研究发现,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减少ICU获得性肌无力、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ICU中,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肢体被动运动、呼吸功能训练、早期坐起和床边站立等。即使是昏迷患者,也会进行适当的感觉刺激和肢体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
3.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在ICU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整合各种监测设备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实时预警和精准预测。例如,一些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检验指标等数据,提前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为医生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以优化ICU的资源分配,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事项
1. ICU的环境与制度
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医疗场所,为了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清洁、安静,减少感染风险,探视制度通常较为严格。家属需要了解并遵守医院的探视规定,一般会安排固定的探视时间,每次探视人数和时间也会有限制。虽然不能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但家属要理解这是为了患者能更好地康复。同时,ICU内各种医疗设备发出的声音可能会让家属感到紧张,但这些声音实际上是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家属可以向医护人员了解设备的用途和声音代表的含义,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2. 患者的治疗过程与预后
严重创伤患者在ICU的治疗过程往往是复杂而漫长的,家属要对治疗有合理的预期。在治疗初期,医生会重点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积极处理出血、休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问题。随着病情的好转,会逐步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但需要明白的是,严重创伤对身体的损害较大,即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治疗进展和预后情况,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3. 家属的支持与心理调适
面对亲人遭受严重创伤,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但家属的情绪状态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因此家属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可以通过与其他家属、朋友交流,参加医院组织的家属支持小组等方式,释放压力,获取情感支持。同时,家属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即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也可以通过轻声呼唤、讲述以往的美好回忆等方式,传递关爱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严重创伤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而ICU作为这场生命保卫战的前沿阵地,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不断更新的救治理念和技术,为严重创伤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希望通过以上科普,大家能对严重创伤以及ICU的救治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意外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安婷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ICU(重症监护室)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