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右腹剧痛别大意!出现这三个症状,可能是阑尾炎

2025-03-20 19: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的健康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孩子突然感到右腹部剧痛时,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的征兆。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一、认识阑尾炎:孩子健康的潜在威胁

阑尾炎,又称盲肠炎,是由于阑尾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导致的阑尾急性炎症。阑尾位于右下腹部,是一段细长弯曲的盲管,与盲肠相通。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阑尾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腔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炎症。急性阑尾炎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阑尾炎的三大典型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

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的症状。腹痛往往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经过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这种疼痛转移的过程是由于阑尾的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在初期为上腹部和脐周,随着炎症的进展,阑尾的刺激信号逐渐集中在右下腹部。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伴随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呕吐频繁,呕吐后腹痛可暂时缓解。此外,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3、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通常为中等热度,但如阑尾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时,体温可急剧升高至39℃以上。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急性阑尾炎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表现,如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阑尾炎症已经扩散至腹膜或邻近组织。

三、阑尾炎的诊断:科学严谨是关键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包括腹痛的起始时间、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孩子进行腹部触诊,检查右下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同时,医生还会检查孩子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3、辅助检查

腹部B超:腹部B超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孩子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腹部CT:对于病情复杂或疑似其他腹部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腹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阑尾炎的治疗:及时手术是关键

1、手术方式

传统开腹手术:传统开腹手术是通过切开腹部皮肤、肌肉等组织,直接暴露并切除阑尾。这种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阑尾位置特殊的患儿。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病情较轻或需要保留更多腹部组织的患儿。

2、术后护理

饮食管理:术后应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伤口护理: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活动管理:术后要适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定期随访:术后要定期随访复查,了解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非手术治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儿病情较轻、年龄较小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等,可以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补液治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手术治疗并不能根治阑尾炎,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五、阑尾炎的预防措施:从生活细节做起

1、合理饮食

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增强体质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3、注意卫生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的警觉与关爱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每一个细微的观察,每一次及时的就诊,都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守护。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健康的守护者,用爱和智慧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远离病痛,健康成长,在阳光下自由奔跑,享受童年的欢乐与美好。

(李会力 许昌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