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小磕小碰”到颅内血肿,危险有多近?

2024-10-21 09: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从“小磕小碰”到颅内血肿,危险的距离实际上可以非常近,这主要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及其潜在的危险性。

一、颅内血肿的成因与类型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成因主要是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在脑组织内部或硬膜下、硬膜外。颅内血肿根据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可以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和慢性血肿,以及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等类型。这些血肿可能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二、“小磕小碰”到颅内血肿的潜在路径

1.撞击力度与部位:即使是轻微的撞击,如果作用点恰好是颅内血管或脆弱脑组织所在的位置,也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形成血肿。例如,太阳穴和后脑勺等部位的颅骨相对较薄,血管丰富,受到撞击后更容易发生颅内血肿。

撞击力度越大,颅内血肿的风险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轻微的撞击,由于角度、方向等因素,也可能对颅内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

2.个体因素:

年龄:老年人由于血管脆性增加、脑组织萎缩、颅骨变薄等原因,更容易在头部受到撞击后形成颅内血肿。

健康状况: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颅内血肿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壁变弱,更容易在受到外力撞击时破裂。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颅骨厚度、脑组织密度、血管分布等生理特征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对撞击的耐受性不同。

其他因素:

撞击环境:如果撞击发生在不平坦或坚硬的表面上,可能会增加颅内血肿的风险。

撞击时的身体状态:如果在撞击时头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跌倒时头部先着地),可能会增加颅内血肿的风险。

三、颅内血肿的潜在危险与紧急处理

1.颅内血肿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为它可能迅速扩大并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增高、脑疝、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一旦出现头部撞击后的异常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搬动头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四、预防措施与安全意识提升

为了预防颅内血肿的发生,人们应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头部受到撞击。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骑车、攀岩、滑雪等),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头盔)。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降低颅内血肿的风险。

关注老年人健康:对于老年人,应更加注意头部保护,避免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关注其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增强急救知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初步处理。

五、总结

从“小磕小碰”到颅内血肿,危险的距离可能非常近。因此,人们应时刻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受到撞击。同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等),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头部撞击后的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以避免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杨超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九〇医院 神经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