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脑膜炎,哭声异常、前囟膨出背后的“夺命危机”

2024-04-11 09: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出生后不久的宝宝中更为常见,其发病率高且潜在后果严重。本文将深入探讨新生儿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一、病因

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其他较少见的病原体如真菌、原虫等。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通过母体垂直感染、环境接触或照顾者传播给新生儿。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往往不典型,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尤为困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体温不稳: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常有体温不稳定,足月儿可能表现为高热,而早产儿则可能表现为低体温。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哭声异常(如尖叫、哭声无力等)、前囟膨出、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其他全身症状:如呼吸急促、呼吸暂停、低血压、休克、呕吐、食欲欠佳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感染或疾病相似,但结合神经系统症状应高度怀疑脑膜炎。

三、诊断方法

新生儿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宝宝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接触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体格检查:重点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如前囟状态、颈抵抗、脑膜刺激征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脑膜炎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等,有助于发现脑实质、脑膜和脊髓的炎症改变及并发症。

四、治疗方法

新生儿脑膜炎的治疗需要迅速而有效,以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并预防后遗症。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通常至少需要治疗2周,若发生并发症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吐、镇静等,以缓解宝宝的痛苦和不适。

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护理。对于病情严重的宝宝,可能需要给予氧气等呼吸支持。

五、预后与后遗症

新生儿脑膜炎的预后取决于诊断的及时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然而,部分患儿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瘫痪、癫痫、听力或视力障碍等。这些后遗症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学习造成长期影响。

六、预防措施

预防新生儿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加强儿童保健。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新生儿脑膜炎的认识,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

接种疫苗: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细菌性脑膜炎。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人,勤洗手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儿童保健: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结语

新生儿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宝宝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加强儿童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脑膜炎的发生。对于已经患病的宝宝,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降低死亡率并预防后遗症的发生。家长和医疗工作者应共同关注新生儿脑膜炎的防控工作,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周曼丽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