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再忽视,内镜技术下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优势

2024-10-21 17: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因其症状多样且轻重不一,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然而,长期的炎症刺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逐步演变为更严重的胃部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本文将深入探讨内镜技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诊疗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认识与危害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层的炎症病变,通常由长期的胃黏膜刺激或损伤引起,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饮食不规律)以及精神压力等。其症状多样,如上腹部不适、胃痛、胃灼热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的风险。

二、内镜技术:早期发现的“慧眼”

内镜技术,尤其是电子胃镜,已成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早期发现的首选工具。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观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变化,如黏膜红斑、出血点、糜烂等,这些均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典型表现。此外,结合活检技术,医生可以获取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认炎症的存在及其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内镜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准确性和无创性。与传统的X线钡餐检查相比,内镜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胃黏膜的微小病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伤害。同时,随着无痛胃镜技术的普及,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几乎无痛苦感,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接受度和准确性。

三、内镜治疗:精准高效的“手术刀”

对于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内镜技术同样在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虽然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但针对某些特定情况,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糜烂或出血等,内镜治疗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内镜结合呼气试验等检测方法确诊后,可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虽然这不是直接的内镜治疗,但内镜在确诊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内镜下止血 :对于胃黏膜糜烂或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可以迅速止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电凝止血、氩离子凝固术(APC)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不需要EMR治疗,但对于某些疑似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的病变,EMR可以在内镜下精准切除病变组织,既保留了胃的大部分功能,又降低了手术风险。

四、内镜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清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等新型内镜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胃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同时,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镜图像分析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医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和治疗建议。

五、结语

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常见且症状多样,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利用内镜技术进行早期发现和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和癌变的风险。内镜技术作为现代消化内镜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将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我们不应再忽视。利用内镜技术的优势,实现早期发现与治疗,是守护胃部健康、预防胃癌的重要途径。

 

 

 

 

(库彦彦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镜诊疗部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