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预防压力性损伤: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宝典

2023-10-09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又称褥疮或压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和软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组织损伤。长期卧床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瘫痪患者或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压力性损伤是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详细介绍压力性损伤的成因、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帮助护理人员和家属更好地保护患者健康。

一、压力性损伤的成因与高危人群

1. 压力性损伤的成因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压力‌:长时间的压力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组织坏死。

剪切力‌:当身体滑动时,皮肤与骨骼之间的组织受到剪切力,易损伤血管和软组织。

摩擦力‌:皮肤与床单、衣物等摩擦,导致表皮损伤。

潮湿‌:汗液、尿液或粪便使皮肤潮湿,增加感染风险。

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使皮肤修复能力下降。

2. 高危人群

长期卧床患者‌:如瘫痪、重症或术后患者。

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不良。

营养不良患者‌: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皮肤修复能力差。

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易受损。

肥胖或消瘦患者‌:肥胖者皮肤摩擦增加,消瘦者骨突处压力大。

二、压力性损伤的分期与表现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压力性损伤可分为以下四期:

一期:

皮肤完整,局部出现红斑,按压后不褪色。

患者可能感到疼痛、灼热或瘙痒。

二期:

表皮和部分真皮受损,形成水疱或浅表溃疡。

伤口周围可能有红肿和渗液。

三期:

全层皮肤受损,累及皮下组织,形成深溃疡。

伤口可能有坏死组织或脓液。

四期:

损伤深达肌肉、骨骼或肌腱,伴有广泛坏死和感染。

伤口可能有恶臭和大量脓液。

此外,还有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两种特殊类型,需专业医护人员评估。

三、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措施

1. 减轻局部压力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使用减压垫‌:如气垫床、泡沫垫或凝胶垫,分散身体压力。

调整体位‌:采用30°侧卧位,避免90°侧卧或平卧过久。

2. 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

每日清洁‌:用温水和温和清洁剂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

及时更换尿布或床单‌:防止尿液或粪便刺激皮肤。

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燥和开裂。

3. 改善营养状况

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促进组织修复。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锌,增强皮肤抵抗力。

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改善血液循环。

4. 促进血液循环

被动运动‌:帮助患者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轻柔按摩骨突处,改善局部血流。

避免摩擦和剪切力‌:使用床单或滑垫协助翻身,避免拖拽患者。

5. 密切观察与早期干预

每日检查皮肤‌:尤其是骨突处,如骶尾、髋部、足跟等。

记录皮肤变化‌:发现红斑、水疱或破损时,及时处理。

使用预防性敷料‌:如泡沫敷料,保护易受压部位。

四、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方法

一期压力性损伤

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润肤剂或保护膜,促进皮肤修复。

二期压力性损伤

清洁伤口,使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

避免摩擦和剪切力,定期更换敷料。

三期和四期压力性损伤

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清创坏死组织,控制感染。

使用高级敷料或负压伤口治疗,促进愈合。

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

需专业评估和治疗,可能需手术干预。

五、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常见误区

1. “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褥疮”‌

真相‌:任何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压力性损伤。

2. “使用气垫床就不会得褥疮”‌

真相‌:气垫床只能减轻压力,但不能完全预防,仍需定时翻身和护理。

3. “皮肤红了没关系,过几天就好”‌

真相‌:红斑是压力性损伤的早期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溃疡。

4. “褥疮无法预防”‌

真相‌:通过科学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总结:压力性损伤是长期卧床患者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护理人员和家属应掌握减轻压力、保持皮肤清洁、改善营养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关键方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王路平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