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擤鼻涕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小举动,几乎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然而,您或许想不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如果姿势不正确,竟可能惹得耳鼻喉“闹脾气”,引发一系列让人头疼的健康问题。作为中医院外二科的专业医护人员,我们深知这些小细节背后蕴含的大隐患,今天就来好好给大家讲讲,如何正确擤鼻涕,守护耳鼻喉的健康防线。
一、耳鼻喉的结构与关联
(一)鼻子:呼吸道的“门户”
鼻子位于面部中央,是我们呼吸的第一道关卡,堪称呼吸道的“门户”。它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外鼻犹如一座精致的“小山峰”,不仅为面部增添美感,还能保护鼻腔内部结构。鼻腔则像一条蜿蜒的“隧道”,内部布满了丰富的鼻毛和黏膜。鼻毛如同忠诚的“卫士”,能够阻挡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细菌等异物进入呼吸道;黏膜更是神通广大,它能分泌黏液,进一步黏附杂质,还具备加温、加湿吸入空气的功能,确保进入肺部的空气既洁净又适宜人体呼吸。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与鼻腔相通,它们共同协作,帮助调节鼻腔内的压力,优化呼吸功能。
(二)咽喉:交通“枢纽”
咽喉是连接鼻腔、口腔与食管、气管的重要“交通枢纽”。它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位于鼻腔的后端,是鼻腔与咽部的过渡区域,这里有咽鼓管咽口,与耳朵的中耳相通,起着平衡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关键作用。口咽是口腔向咽部的延伸,我们日常吞咽食物、饮水,以及发声时,都离不开口咽的参与。喉咽则连接着气管和食管,肩负着准确分流空气和食物的重任,确保呼吸与进食互不干扰。咽喉部位黏膜娇嫩,布满了丰富的淋巴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防线,时刻抵御着外来病菌的侵袭。
(三)耳朵:聆听世界的“窗口”
耳朵是我们聆听美妙声音的“窗口”,其结构精妙复杂。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如同两个精巧的“扩音器”,收集四面八方的声音,并引导其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则像一条狭长的“管道”,将声音传向中耳。中耳主要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宛如一面紧绷的“小鼓”,对声音极其敏感,接收到声音信号后,迅速转化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再将这种振动逐级放大,高效地传递至内耳。内耳藏着形似蜗牛的耳蜗,以及负责平衡感知的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内的毛细胞是真正的“声音解码器”,它们把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送达大脑,让我们感知到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前庭和半规管协同工作,保障我们身体的平衡与协调。
鼻子、咽喉和耳朵虽各司其职,但彼此紧密相连,通过咽鼓管、神经反射等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及其他部位。
二、错误擤鼻涕姿势引发的耳鼻喉问题
(一)耳部问题:中耳炎来袭
当我们用力擤鼻涕时,尤其是两侧鼻孔同时捏住用力擤,鼻腔内的压力会瞬间急剧升高。而鼻子与中耳之间通过咽鼓管相连,咽鼓管的一端开口于鼻咽部,另一端通向中耳腔。过高的鼻腔压力会迫使空气逆向通过咽鼓管涌入中耳腔,打破中耳原本的气压平衡。这就好比一场“风暴”突然闯入平静的中耳世界,使得中耳腔内的黏膜充血、肿胀,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引发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发热等症状。如果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转为慢性,反复折磨患者,严重影响听力,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二)鼻部问题:鼻出血与鼻窦炎
1.鼻出血:错误的擤鼻涕姿势,如过度用力、频繁擦拭鼻腔等,很容易损伤鼻腔内的黏膜。鼻腔黏膜本就娇嫩,富含毛细血管,一旦受损,这些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导致鼻出血。轻者可能只是涕中带血,重者则会出现鲜血涌出,让患者惊慌失措。而且,反复鼻出血还可能引发贫血等其他健康问题,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2.鼻窦炎:长期不正确擤鼻涕,使得鼻腔内的分泌物不能顺畅排出,反而淤积在鼻窦内。这些分泌物滋生细菌,加上鼻腔黏膜因擤鼻涕不当而受损,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引发鼻窦炎。鼻窦炎患者常常饱受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困扰,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咽喉问题:咽炎与喉炎
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的压力会传导至咽喉部位。一方面,这会冲击咽喉部娇嫩的黏膜,使其受到损伤,引发咽炎,患者会感到咽部疼痛、干燥、有异物感,频繁清嗓也难以缓解。另一方面,鼻腔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可能随着压力变化被“推送”至咽喉,导致感染,引发喉炎,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症状。咽喉部位作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重要交汇点,一旦出现炎症,不仅影响呼吸和发声,还可能影响进食,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一)单侧交替擤鼻法
这是最为推荐的擤鼻涕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孔内的鼻涕,注意擤鼻时力度要适中,以鼻涕能够顺利排出为宜,避免过度用力。擤完一侧后,再换另一侧鼻孔,同样的方式进行擤鼻。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鼻腔内压力过高,防止空气逆流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保护耳部健康。同时,也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顺畅排出,减少鼻腔和鼻窦内的淤积,降低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二)使用柔软纸巾或手帕
在擤鼻涕时,一定要选择柔软的纸巾或手帕,避免使用质地粗糙、坚硬的物品。粗糙的纸张容易刮伤鼻腔黏膜,加重黏膜损伤,增加鼻出血的可能性。而柔软的纸巾或手帕既能有效擦拭鼻涕,又能温柔呵护鼻腔黏膜,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另外,使用后的纸巾或手帕要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滋生,二次污染鼻腔。
(三)控制擤鼻频率与力度
不要频繁地擤鼻涕,过度擤鼻会反复刺激鼻腔黏膜,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当感觉鼻腔内有鼻涕需要排出时,再进行擤鼻操作。擤鼻的力度要轻柔,就像轻轻推开一扇门一样,切莫像用力撞门那般使劲。以一种舒缓、平稳的力度,既能达到排出鼻涕的目的,又能最大程度保护鼻腔、咽喉和耳朵的健康。
四、辅助清理鼻腔的方法
(一)生理盐水洗鼻
生理盐水洗鼻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鼻腔清洁方法,尤其适用于鼻腔分泌物较多、患有鼻炎等鼻腔疾病的人群。可以购买专用的洗鼻器,按照说明书将生理盐水注入鼻腔,借助水流的力量冲洗掉鼻腔内的灰尘、细菌、过敏原以及多余的分泌物。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组织液相近,不会对鼻腔黏膜造成刺激,反而能起到滋润、修复黏膜的作用,促进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洗鼻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头部稍向前倾,嘴巴张开,避免水流入咽喉引起呛咳。
(二)蒸汽吸入
对于因干燥、寒冷空气等因素导致鼻腔不适的人来说,蒸汽吸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将热水倒入一个大碗中,脸靠近碗口,用毛巾将头和碗围住,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然后缓慢地吸入蒸汽。蒸汽能够温润鼻腔黏膜,软化鼻腔内的分泌物,使其更容易排出。同时,蒸汽还能缓解鼻腔的干燥、瘙痒等不适感,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在进行蒸汽吸入时,要有家人陪伴。
五、日常预防耳鼻喉疾病的要点
(一)增强体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抵御疾病的基础。通过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橙子、坚果、瘦肉等,增强免疫力;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注意环境因素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粉尘多、化学物质浓度高的环境中。如果无法避免,要佩戴合适的口罩,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在寒冷、干燥的季节,注意室内空气加湿,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过敏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浓度,为耳鼻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除了正确擤鼻涕外,还要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定期清洁鼻腔,如前文提到的生理盐水洗鼻,保持鼻腔清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口腔细菌滋生蔓延至咽喉,引发咽喉疾病。
六、总结
擤鼻涕虽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却关乎耳鼻喉的大健康。了解耳鼻喉的结构与关联,知晓错误擤鼻涕姿势带来的危害,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以及日常预防要点,就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避免耳鼻喉“闹脾气”,畅享健康生活。作为中医院外二科的医护人员,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小事做起,细心呵护自己的身体,远离疾病困扰,拥有美好的每一天。
(姜小瑞 登封嵩正中医院 外二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