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秋冬,儿科门诊便人满为患,儿童流感进入高发期。流感,这个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较于普通感冒,来势汹汹,对儿童健康威胁不容小觑。家长掌握防治要点,才能为孩子健康筑牢防线。
一、流感“威力”不容小觑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据统计,在流感季节,儿童流感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约为20%-30%,某些高风险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发病率甚至更高。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迅速在呼吸道内大量繁殖,引发一系列症状。
高热是流感典型症状之一,孩子体温可在短时间内飙升至39℃甚至40℃,持续3-5天。伴随高热而来的,往往是头痛、肌肉酸痛,孩子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不愿活动。频繁咳嗽也是常见症状,剧烈咳嗽不仅影响孩子睡眠和进食,还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若病情进展,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还会危及生命。
二、传播“途径”清晰可辨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流感的孩子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含病毒的飞沫,周围孩子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如幼儿园小朋友在玩耍时,一个孩子突然咳嗽,未及时捂住口鼻,旁边孩子很容易吸入飞沫而中招。
接触传播也较为常见。孩子常触摸公共物品,如玩具、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若这些物品被流感病毒污染,孩子触摸后再接触口鼻,病毒便会乘虚而入。比如孩子在游乐场玩滑梯,前面患流感的孩子触摸过扶手,后续孩子摸了扶手又揉眼睛,就增加了感染风险。
三、预防“措施”行之有效
1.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孩子感染流感的风险及患病后的严重程度。6个月以上、无接种禁忌的孩子都建议接种。每年流感病毒会发生变异,流感疫苗也会随之更新,因此建议每年秋季(9-11月)接种。接种后约2-4周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可在整个流感季节为孩子提供保护。
2.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彻底清除手上病菌。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若来不及,可用肘部内侧遮挡,避免飞沫喷溅。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3.增强孩子抵抗力:合理饮食至关重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橙子、菠菜;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肉,少吃高油高糖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左右,中学生9小时左右,利于免疫系统修复和发育。鼓励孩子适度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增强体质。
4.做好家庭防护: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如商场、电影院。若必须前往,佩戴儿童专用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对孩子常接触物品,如玩具、餐具、床单被罩等,定期清洗消毒。
四、治疗“原则”科学严谨
若孩子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症状、病史及相关检查,如血常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尽早治疗。
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是治疗关键,如奥司他韦,应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可显著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体剂量和疗程需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孩子患病期间,居家护理同样重要。保证充足休息,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利于身体恢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立即就医,以防病情恶化。
儿童流感高发季,家长积极行动,做好预防,科学应对,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孩子感染风险,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孙俊威 信阳市中心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