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被忽视的“心脏杀手”:风湿性心脏病

2025-05-01 07: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揭开风心病的神秘面纱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它可不是一种普通的心脏问题,而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进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正常情况下,心脏瓣膜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液在心脏里有序流动。可一旦患上风心病,瓣膜就可能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扰乱心脏正常的血流节奏,让心脏承受额外的压力,久而久之,心脏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探寻风心病的发病踪迹
(一)病菌侵袭:链球菌感染
在众多引发风心病的“元凶”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关键。当人体咽喉部被这种病菌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拉响警报”,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在对抗病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会产生专门针对链球菌的抗体。可麻烦的是,这些抗体有时会“认错敌人”,因为心脏瓣膜细胞的部分结构与链球菌存在相似之处,抗体就可能错误地与心脏瓣膜相结合。如此一来,免疫系统受到误导,开始对心脏瓣膜发动攻击,使得瓣膜出现炎症,久而久之,瓣膜结构受损,风湿性心脏病便悄然降临。

(二)环境诱因:寒冷潮湿“作祟”
环境因素在风心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冬春阴雨季节,天气寒冷潮湿,这样的环境为风湿热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体的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关节、心脏等部位的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给链球菌的繁殖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寒冷潮湿还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让病菌更容易趁虚而入,进而增加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几率。

(三)遗传因素:不可忽视的影响
虽然风湿性心脏病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他们体内携带的某些基因,使得他们相较于其他人,更容易患上风心病。临床数据显示,风心病患者的亲属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比如,患者亲属中患风心病的比例可能达到一定数值,而在无家族病史的人群里,这一比例则低得多。这表明,遗传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为风心病的发病埋下了伏笔,一旦遇到合适的外界诱因,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三、识别风心病的“预警信号”
(一)心肺功能异常
当您经常毫无缘由地感到心慌,心跳仿佛瞬间失去节奏,或者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又或者在夜间睡觉时,突然被一阵呼吸困难憋醒,甚至需要坐起来大口喘气才能缓解,这些都可能是风心病发出的“警报”。这是因为风心病致使心脏瓣膜受损,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不得不加倍努力工作,从而引发心慌;而心脏功能下降,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身体缺氧,就会导致气短、呼吸困难。另外,不少风心病患者还会频繁咳嗽、咳痰,这可能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变,使得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出现淤血,进而引发肺部感染或刺激呼吸道所致。

(二)全身性表现
除了心肺功能方面的异常,风心病还可能带来一些全身性的症状。比如,患者常常会觉得浑身乏力,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即使经过充分休息,疲劳感也难以消除。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 - 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这是因为风湿热活动在体内持续作祟,引发了身体的免疫反应。此外,在疾病早期,有些患者还会有关节肿痛的经历,尤其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呈游走性,这其实是风湿热侵犯关节的表现,往往在天气变化时更为明显。

四、精准诊断风心病
当出现上述疑似风心病的症状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而医生通常会借助一系列专业检查来确诊。听诊是初步判断的重要手段,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听诊器,能敏锐捕捉到心脏瓣膜病变产生的异常杂音,不同瓣膜的病变所对应的杂音特点各异,这为诊断提供了初步线索。心脏彩超堪称“火眼金睛”,它能够清晰呈现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以及启闭状态,准确判断瓣膜是否存在狭窄或关闭不全,还能量化这些病变的程度,同时评估心脏的功能状况,如测量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X光片检查也不容小觑,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的整体轮廓、大小以及肺部的血流情况,从侧面反映心脏瓣膜病变对心肺的影响。此外,心电图检查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发现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异常,辅助判断风心病是否已经累及心脏的电生理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医生就能精准揪出“病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战胜风心病的“武器”
(一)药物治疗“打头阵”
在风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关键的先锋作用。当风湿热急性发作时,抗生素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像青霉素,它能够迅速有效地杀灭链球菌,阻止风湿热进一步对心脏瓣膜造成损害,从源头上遏制病情发展。抗风湿药物也不甘示弱,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减轻心脏瓣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保护心脏功能。而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强心利尿药就派上了用场,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让疲惫的心脏重新振作起来;呋塞米等利尿剂则像“抽水机”一样,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此外,若患者伴有心房颤动,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就至关重要,它们能够降低血栓脱落引发栓塞的风险,守护患者的生命通道。

(二)手术治疗“定乾坤”
当风心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时,手术治疗就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瓣膜修补术就像是给心脏瓣膜做一次精心修复,适用于瓣膜病变较轻,如瓣叶脱垂、瓣叶粘连等情况。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瓣膜结构,使其恢复正常的启闭功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自身的瓣膜组织,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往往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而对于那些瓣膜病变严重,如严重钙化、畸形,无法通过修补恢复功能的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则是“救命稻草”。手术将病变的瓣膜切除,换上人工瓣膜,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都能重新为心脏搭建起正常的血流通道,让心脏恢复有力的跳动,延长患者的生命,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六、构筑预防风心病的“堡垒”
(一)防感染:抵御病菌入侵
预防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心病的关键防线。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意居住环境的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降低感染病菌的风险。一旦患上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或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必须予以积极彻底的治疗,绝不能让病情迁延。要严格按照医嘱足量、足疗程地使用抗生素,将链球菌彻底“剿灭”,不给风湿热发作的机会,从源头上斩断风心病发病的“导火索”。

(二)调生活:保持健康节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风心病至关重要。劳逸结合是核心,日常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对于病情稳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适度的运动和体力劳动不可或缺,像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的代偿能力,但要切记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心脏不堪重负。精神状态也不容忽视,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动过速,使心脏负担骤增,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遇到压力时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倾诉等方式舒缓。在饮食方面,坚持低盐、低脂原则,每日食盐摄取量控制在 10 克以下,远离盐腌制品,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注意缓进饮料,避免一次大量饮水或饮用刺激性饮料,以防血容量瞬间增加,诱发心衰。此外,节制性生活也很关键,性生活过于频繁或激烈,易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所以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安排。

(三)护口腔:小细节大作用
口腔卫生与风心病预防紧密相连。口腔是细菌滋生的“温床”,若不注重口腔护理,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可能透过口腔黏膜,随血液侵入心脏,引发心肌炎症,增加风心病风险。所以,日常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定期洗牙也必不可少,它能有效去除牙结石、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环境。对于风心病患者,若需要拔牙或进行其他口腔小手术,术前 3 天和当天术前必须使用青霉素类或其他合适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也要密切观察口腔创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防止因口腔感染引发心脏瓣膜感染,导致病情恶化。

七、携手共抗风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虽然听起来可怕,但绝非无法战胜。对于患者而言,一旦确诊,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医生建议手术,也不要过度恐惧,现代医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效果都在不断提升。而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了解风心病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力量、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抵御风湿性心脏病的侵袭,守护心脏健康,拥抱美好未来。

 

(王恒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脏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