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其发病机制多与肛腺感染相关,感染可沿肛周间隙扩散,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肛周脓肿的及时诊断和手术处理对预防并发症(如肛瘘)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与病理
1. 病因
肛周脓肿的主要病因是肛腺感染。肛腺位于齿状线附近,其导管开口于肛窦。当肛窦因粪便或异物损伤时,细菌可侵入肛腺并引发感染。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
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
炎症性肠病
肛门外伤或手术史
2. 病理
感染从肛腺开始,沿肛周间隙扩散,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常见的脓肿类型包括:
肛周皮下脓肿
坐骨直肠窝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粘膜下脓肿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
肛门周围疼痛,常为持续性、搏动性疼痛
局部红肿、发热
排便时疼痛加重
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深部脓肿)
2. 体征
肛门周围局部红肿、压痛
可触及波动感
直肠指检可发现压痛性肿块
四、诊断
1. 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基础。重点包括:
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
排便习惯的改变
既往肛肠疾病史
全身症状
2. 辅助检查
肛门镜检查:可观察肛管和直肠下段情况
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脓肿的位置和范围
MRI:对深部脓肿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五、鉴别诊断
肛周脓肿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肛裂
血栓性外痔
肛周湿疹
肛周肿瘤
肛周结核
六、手术处理
1. 手术原则
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及时切开引流,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和肛瘘形成。
2. 手术方法
根据脓肿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肛周皮下脓肿:行放射状切口,充分引流
坐骨直肠窝脓肿: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需经直肠或经会阴切开引流
粘膜下脓肿:经肛门内切开引流
3. 手术步骤
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
切口:选择波动感最明显处做切口,切口应足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
引流: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放置引流条
术后处理:定期换药,保持引流通畅
4. 注意事项
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防止肛门失禁
深部脓肿需注意保护直肠壁
术后密切观察,防止感染扩散
七、术后护理
1. 伤口护理
每日换药,保持伤口清洁
使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伤口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2. 疼痛管理
口服或注射止痛药物
温水坐浴,每日2-3次
3. 饮食调理
高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预防便秘
4. 活动指导
适当活动,避免久坐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八、并发症及处理
1. 早期并发症
出血: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
感染扩散:加强抗生素治疗
尿潴留:导尿处理
2. 晚期并发症
肛瘘形成:需再次手术治疗
肛门失禁:括约肌修复手术
复发:寻找并处理潜在病因
九、预防
1. 生活习惯
保持肛门清洁
避免久坐
规律排便
2. 饮食调理
高纤维饮食
多饮水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定期肛肠检查
及时治疗肛肠疾病
十、总结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及时诊断和手术处理至关重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引流脓液,防止感染扩散和肛瘘形成。术后护理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复发和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陈楠 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