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给家庭带来无尽喜悦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段需要精心呵护的成长旅程。在新生儿期,黄疸是许多宝宝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而其中一部分宝宝的黄疸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检验,就如同守护宝宝黄疸防线的“前哨”,精准侦察、提前预警,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新生儿溶血检验的奇妙世界,了解它是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
一、新生儿黄疸:是“小麻烦”还是“大隐患”
新生儿黄疸几乎是新手爸妈们都会遇到的状况,大多数宝宝出生后不久,皮肤、巩膜(眼白部分)会渐渐泛黄,就像被轻轻染上了一层淡黄色的“颜料”。一般情况下,这属于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的正常现象。宝宝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而排泄能力有限,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短暂积聚,出现黄疸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宝宝除了皮肤颜色有点变化外,吃奶、睡眠、精神状态等都基本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即可。
然而,当黄疸出现得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上升速度过快(每日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程度过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12.9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消退延迟(超过2周仍未消退,早产儿超过3周),或者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精神萎靡等其他异常表现时,这就可能不是生理性黄疸那么简单了,背后或许隐藏着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溶血就是引发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元凶”之一。
二、新生儿溶血:血液里的“冲突”
新生儿溶血,简单来说,就是宝宝体内的红细胞遭到了破坏,发生溶解。这主要涉及到母婴血型不合,最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以及Rh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溶血多发生在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的情况下。宝宝如果遗传了父亲的A抗原或B抗原,出生后,宝宝红细胞上的这些抗原就如同“外来者”,会刺激母亲体内天然存在的抗A和抗B抗体,这些抗体就像一群“小卫士”,迅速发起“攻击”,与宝宝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胆红素大量释放。不过,大多数ABO血型不合溶血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轻度黄疸、轻度贫血等,经过及时治疗,宝宝一般能较快恢复。
Rh血型不合溶血则相对少见,但往往更为严重。如果母亲是Rh阴性,父亲是Rh阳性,宝宝大概率是Rh阳性。在首次怀孕分娩过程中,宝宝的少量血液进入母亲体内,母亲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Rh阳性红细胞为“异物”,并产生大量抗Rh抗体。等到下次怀孕,若宝宝依然是Rh阳性,母亲体内的抗Rh抗体就会穿过胎盘,“精准打击”宝宝的红细胞,引发严重溶血,宝宝可能出现重度黄疸、贫血、水肿,甚至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三、新生儿溶血检验:精准“侦察兵”
面对新生儿溶血这一潜在威胁,新生儿溶血检验就肩负起了“侦察兵”的重任,通过一系列精准检测,提前发现异常,为干预治疗争取时间。
(一)血型鉴定
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如同给宝宝和妈妈贴上明确的“血型标签”,确定妈妈的ABO血型和Rh血型,以及宝宝的血型。只有清楚了解血型,才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的风险,为后续进一步排查溶血可能奠定基础。例如,若妈妈是O型血,宝宝是A型血,就要警惕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生;若妈妈是Rh阴性,宝宝是Rh阳性,更是要高度关注Rh血型不合溶血的隐患。
(二)红细胞抗体筛查
当发现母婴血型可能不合后,红细胞抗体筛查就登场了。这项检测主要是查看母亲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宝宝红细胞的抗体,以及这些抗体的类型和活性。如果筛查出阳性抗体,就如同发现了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提示宝宝有溶血风险。比如,检测出母亲血液中有高活性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宝宝的血型,就能初步判断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可能性大小;若发现抗Rh抗体,对于Rh阴性母亲来说,那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宝宝极有可能面临严重的Rh血型不合溶血风险。
(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这堪称新生儿溶血检验的“王牌检测”,是确诊溶血的关键一步。它直接检测宝宝红细胞表面是否附着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若试验结果呈阳性,就像找到了确凿的“犯罪证据”,明确宝宝正在经历溶血过程。无论是ABO血型不合还是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只要Coombs试验阳性,就能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医生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溶血检验的时机:抓住关键节点
新生儿溶血检验的时机把握十分重要,关乎能否及时发现问题。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不久,通常是24小时内,就会进行首次血型鉴定和红细胞抗体筛查。这时候,宝宝刚刚开启人生旅程,尽早检测就像在起跑线上为宝宝的健康设下一道“安检关卡”,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溶血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如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的情况,更是不能错过这个黄金检测时间。
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则根据宝宝的黄疸情况灵活安排。如果宝宝黄疸出现较早、发展迅速,随时都可能进行Coombs试验,以便快速确诊溶血,及时启动治疗;若黄疸进展相对平稳,也会在出生后1-3天内完成该项试验,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溶血迹象。
五、守护宝宝健康:溶血检验后的应对之策
一旦新生儿溶血检验提示宝宝存在溶血风险或确诊溶血,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便迅速展开。
对于轻度溶血的宝宝,光照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把宝宝放在特定的蓝光箱中,蓝光就像神奇的“魔法光”,能够促使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发生结构改变,使其更容易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状。宝宝在蓝光箱里,就像在进行一场温暖的“光浴”,一般经过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光照治疗,黄疸就会逐渐消退。
当溶血较为严重,宝宝出现贫血、胆红素水平持续快速升高时,可能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这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却是拯救宝宝生命的关键一招。医生会小心翼翼地将宝宝体内含有大量抗体和胆红素的血液抽出,同时输入新鲜的、与宝宝血型匹配的血液,如同给宝宝的血液系统来了一次“大扫除”和“大换血”,迅速纠正贫血、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宝宝的喂养也不能忽视,保证充足的奶量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的排泄,为宝宝的康复增添助力。
新生儿溶血检验,作为守护宝宝黄疸防线的“前哨”,凭借其精准的检测手段、恰到好处的检测时机以及后续紧密的治疗衔接,为宝宝在成长初期抵御溶血风险、战胜黄疸难题提供了坚实保障。新手爸妈们了解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在宝宝出现黄疸时保持冷静,通过科学的检验和治疗,让宝宝顺利度过新生儿期,开启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吉桂叶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输血科 初级检验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