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胶质瘤的病因、症状与治疗选择

2025-04-01 09: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胶质瘤,这一起源于神经胶质的脑肿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备受医学界关注。胶质细胞作为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这使得胶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胶质瘤根据其恶性程度的不同,被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大类。

一、病因

尽管医学界对胶质瘤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其确切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以下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一) 遗传因素:

1. 基因突变:IDH1/2突变常见于低级别胶质瘤,提示较好预后;EGFR扩增、TP53突变和PTEN缺失多见于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  

2. 遗传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NF1)、Li-Fraumeni综合征等增加患病风险。

(二) 环境因素:

1. 辐射暴露:接受过头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其胶质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职业性辐射暴露,如核工业工作者,也可能增加胶质瘤的风险。

2. 其他潜在因素:手机辐射或化学物质尚无确凿证据。

(三) 年龄与性别:

1. 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

2. 某些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

二、症状

胶质瘤的症状因其发生部位、大小以及生长速度密切相关。由于肿瘤会压迫或破坏正常的脑组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1. 头痛,伴发恶心和呕吐:这是胶质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头痛,晨起加重。头痛的原因可能是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或脑组织受压。

2. 视力问题:视乳头水肿可能影响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失甚至失明。患者可能注意到视力逐渐下降或突然出现视力障碍。

3.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认知障碍与行为改变:

      额叶:性格改变、决策障碍、癫痫。  

      颞叶:记忆问题、语言障碍或幻觉。  

      顶叶:感觉异常或空间定向障碍。  

      小脑:平衡失调、协调能力下降。

4. 癫痫发作:约30%-50%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

三、治疗选择

胶质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需结合肿瘤分级、分子特征及患者状态,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的过程:

1. 外科手术:手术切除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全切或部分切除),以减轻颅内压和缓解症状,并获取组织样本。然而,由于胶质瘤往往与正常脑组织混杂,完全切除肿瘤往往非常困难。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会借助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尽量保护正常脑组织。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伽马射线,放射治疗可以杀死或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术后残留的肿瘤,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3. 化学治疗:替莫唑胺(TMZ)是口服烷化剂,联合放疗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放疗+化疗,Stupp方案)。其他药物如洛莫司汀(CCNU)用于复发或耐受TMZ者。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预测TMZ疗效的重要标志。出现脑膜转移,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可以显著提高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将药物直接送至病变区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全身其他系统的副作用,这一治疗方案成为鞘内注射。鞘内注射通常与全脑全脊髓放疗和系统性治疗联合使用。

4.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缓解水肿但未显著延长生存。 IDH抑制剂(如Vorasidenib)正在针对IDH突变型胶质瘤的试验阶段药物。

5. 支持性治疗:对症处理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同样不可或缺。抗癫痫药物可以控制癫痫发作,类固醇药物可以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此外,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胶质瘤通过病理诊断分为四级,WHO 1-4级,低级别(WHO 1-2级)中位生存期可达5-10年;高级别(3-4级)发展更快,症状更严重,如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约14-16个月。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提示较好预后,能够指导治疗选择。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不断涌现,为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与长期随访。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治疗决策,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是应对胶质瘤的重要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够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胶质瘤,科学防治,提升生活质量。

(李爽 河南省人民医院 病理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