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阑尾炎:你必须知道的症状和急救方法

2025-04-01 08: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引言:

急性阑尾炎作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影响范围广泛,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与之打交道。这种疾病涉及到阑尾的急性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阑尾腔内阻塞或其他复杂因素引起。阑尾,这个位于右下腹部的小管状器官,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其发炎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阑尾穿孔和腹膜炎。因此,普及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其症状和急救方法,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1. 腹痛: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的症状莫过于腹痛。这种疼痛通常起始于肚脐周围,给人一种模糊的不适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逐渐加剧,并转移到右下腹部,形成一个更为明确的痛点。这种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患者常常难以忍受,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2. 恶心和呕吐: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腹痛之后出现,有时甚至会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病情。

3. 发热:轻度发热是急性阑尾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的体温可能会略高于正常水平,一般在37.5°C到38.5°C之间。发热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但也可能被其他症状所掩盖。

4. 食欲减退:患者往往会感到食欲不振,即使是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种食欲的减退可能与腹痛和恶心有关,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5.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或便秘的症状。腹泻可能是由于肠道受到炎症刺激,而便秘则可能与肠道蠕动减慢有关。

6. 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在右下腹部,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压痛是指按压该区域时患者感到疼痛,而反跳痛则是在按压后迅速放开时,患者感到更剧烈的疼痛。这两种体征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诊断依据。

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1. 病史询问: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了解腹痛的起始时间、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病情至关重要。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腹部检查。通过触诊、叩诊和听诊,医生可以进一步确认腹痛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手段之一。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提示存在感染,而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4.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或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观察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确认是否存在炎症、肿胀或穿孔等异常。

三、急性阑尾炎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就医: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急性阑尾炎,应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2. 休息和避免进食:在等待救护车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避免进食,以免增加阑尾穿孔的风险。空腹状态也有助于医生进行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3. 疼痛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症状,影响医生的诊断,因此在确诊前应谨慎使用。

4. 避免自行用药: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因为这可能干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正确的做法是等待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处理。

四、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发炎的阑尾,即阑尾切除术。手术可以是传统的开腹手术,也可以是更为微创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 抗生素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患者不能立即接受手术,或者手术风险较高,医生可能会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炎症和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3. 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术后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活动限制和伤口护理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顺利康复。

五、预防措施

虽然急性阑尾炎不能完全预防,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1. 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促进肠道健康,减少便秘的发生。

2. 及时治疗感染:如果有胃肠道感染或其他相关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引发阑尾炎。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阑尾炎家族史的人群,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结语: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需要迅速识别和处理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和急救方法对于及时获得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避免自行诊断和治疗。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急性阑尾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大家能够对急性阑尾炎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保护自身健康。

(张号 信阳市平桥区妇幼保健院 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