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它不仅可能对伤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潜在的致命后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颅脑外伤急救的基础知识,这些技巧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黄金法则”。
1.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
在任何急救情况下,保持冷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慌乱不仅会延误宝贵的急救时间,还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进一步加重伤情。首先,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自己和伤者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例如,如果事故发生在马路上,应迅速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其他车辆撞击。然后,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状态。轻拍伤者肩膀,并大声询问:“你没事吧?”如果伤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求助,同时告知接线员伤者的具体状况和事故发生的地点。
2. 检查呼吸和脉搏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立即进行呼吸和脉搏的检查。将耳朵靠近伤者的口鼻,仔细感受是否有呼吸气流,同时观察胸部是否有规律的起伏。同时,用手指轻轻触摸颈动脉,感受脉搏的跳动。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在进行CPR时,确保按压位置准确,力度适中,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次,同时配合人工呼吸,以维持伤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3. 避免移动伤者
除非现场存在立即的危险,如火灾、爆炸、车辆即将撞击等,否则不要轻易移动头部或颈部受伤的伤者。不当的移动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造成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如果必须移动伤者,应尽量保持其头部、颈部和躯干在一条直线上,使用多人协作,平稳地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
4. 控制出血
如果伤者头部有开放性伤口并伴有出血,立即使用干净的布或纱布施加压力以控制出血。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接触伤口,以免感染。也不要试图清理伤口或移除刺入头部的物体,因为这些操作可能会增加出血量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如果出血严重,可在纱布上放置冰袋,以帮助收缩血管,减缓出血。
5. 保持伤者清醒
如果伤者清醒且呼吸正常,尽量让其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呕吐和咳嗽,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增加颅内压力,加重脑部损伤。让伤者保持侧卧位,头部稍微抬高,以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同时,不断与伤者交谈,询问其姓名、年龄等简单问题,以评估其意识状态的变化。
6.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伤者的症状变化,如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能力等。如果伤者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 意识模糊或丧失:伤者可能表现为昏迷、嗜睡或无法正常交流。
- 呕吐:频繁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 眩晕或平衡失调:伤者可能无法站立或行走,甚至出现跌倒。
- 说话含糊不清:语言障碍可能是脑部受损的信号。
- 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无力或瘫痪提示可能存在脑部损伤。
- 瞳孔大小不一或对光反应迟钝:瞳孔异常可能是颅内出血或脑疝的征兆。
- 剧烈头痛:持续性剧烈头痛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 抽搐或癫痫发作:抽搐可能是脑部异常放电的结果。
7. 等待专业救援
在专业医疗人员到来之前,尽量安慰伤者,避免其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现场秩序,避免围观人群干扰急救。同时,持续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不要给伤者食物或水,以防需要进行紧急手术,进食可能会延误手术时间或增加手术风险。
8. 记录事故情况
如果条件允许,记录下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伤者的反应。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医疗救治和事故调查非常重要。可以使用手机拍照或录像,记录现场环境和伤者的状况,以便医护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伤情。
9. 预防颅脑外伤
预防颅脑外伤的发生同样重要。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场所还是户外活动,都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骑自行车、摩托车时佩戴头盔,驾驶汽车时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时使用安全绳,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酒后驾车等。此外,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也是预防颅脑外伤的有效手段。
10. 接受急救培训
最后,建议每个人都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了解如何处理包括颅脑外伤在内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能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可以通过参加红十字会、医疗机构或社区组织的急救培训课程,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员搬运等实用技能。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是一种需要立即关注的严重伤害,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记住,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避免不当移动伤者、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症状、等待专业救援是处理颅脑外伤的关键步骤。同时,预防措施和急救培训对于减少颅脑外伤的发生和提高急救效率至关重要。掌握这些救命技巧,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
(孙真真 河南省人民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病房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