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检查作为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帮助无数患者查明病因,接受及时治疗。然而,许多人在检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这些不适不仅让患者身体难受,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恢复和日常生活。了解消化内镜检查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身体恢复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咽部不适
原因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内镜需经口腔插入食管,这一操作可能擦伤咽部黏膜,刺激咽部神经,导致检查后出现咽部异物感、疼痛或咽干等不适症状。
应对方法
1. 避免刺激:检查后2小时内,应避免进食和饮水,防止因咽部麻醉尚未消退而引发呛咳。2小时后,可先尝试饮用少量温水,确认无呛咳后,再选择温凉、柔软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烫的食物,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2. 药物缓解:若咽部不适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来缓解咽部疼痛和异物感。也可以使用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和咽部清洁,预防感染。
二、腹痛腹胀
原因
1. 气体积聚:在消化内镜检查时,为了清晰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医生会向肠腔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检查后,这些气体可能无法及时排出,积聚在肠道内,导致腹痛、腹胀。
2. 肠道痉挛:内镜在肠道内的移动和操作可能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痉挛,从而产生腹痛。
应对方法
1. 促进气体排出:检查结束后,患者可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通过身体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同时,还可以轻柔地按摩腹部,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循环按摩,每次10 - 15分钟,每天2 - 3次,以促进气体排出,缓解腹胀。
2. 缓解肠道痉挛:若腹痛是由肠道痉挛引起,可采用腹部热敷的方法。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每次15 - 20分钟,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避免烫伤皮肤。若腹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痉挛药物,如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
三、消化道出血
原因
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若进行了组织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治疗操作,可能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此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应对方法
1. 观察症状:检查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大便颜色和性状,以及是否有呕血现象。若大便呈黑色柏油样,或出现呕血,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
2. 及时处理:对于少量出血,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并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云南白药等进行治疗。若出血量大,可能需要再次进行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注射止血药物等。
四、发热
原因
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此外,若检查过程中发生感染,如吸入性肺炎、肠道感染等,也会导致发热。
应对方法
1. 监测体温:检查后,患者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每隔4 - 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体温在38℃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2. 药物治疗:若体温超过38℃,或伴有寒战、咳嗽、腹痛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为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心理不适
原因
部分患者在消化内镜检查后,可能会对检查结果感到担忧,担心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症状。此外,检查过程中的不适体验也可能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导致其出现心理障碍。
应对方法
1. 了解结果:检查后,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检查结果。若存在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若未发现明显异常,应放下思想包袱,保持乐观的心态。
2. 心理调节: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若心理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消化内镜检查后出现不适症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部分不适症状都可以通过正确的应对方法得到缓解。患者在检查后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李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南院内镜室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