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4-06-09 10: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影响。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陷入各种误区,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本文将深入剖析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常见的误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科学治疗。

误区一: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支气管哮喘

喘息症状并非支气管哮喘所独有,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疾病,同样会引发喘息。例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了喘息外,还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因胃酸反流刺激气管,也可能出现喘息;心源性哮喘则多见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夜间平卧时,因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导致肺淤血,从而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当出现喘息症状时,不能盲目地认为自己患上了支气管哮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误区二:发作时才治疗,平时不管不顾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程度分为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和严重持续发作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和重点都有所差异。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在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即使在缓解期,气道内仍存在炎症,只是炎症程度相对较轻,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如果不进行持续的治疗和管理,气道炎症会逐渐加重,导致气道结构发生改变,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从而使哮喘更容易发作,病情也会逐渐加重。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规律用药,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其他诱发因素,如冷空气、烟尘、刺激性气味、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

误区三: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有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间歇期仅有轻微喘息症状时,认为自己病情不严重,就不按照医嘱规律服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控制气道炎症,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即使喘息症状不严重,气道内的炎症仍然存在,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在间歇期也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剂等药物,以维持疗效,控制气道炎症。同时,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

当支气管哮喘症状加重时,一些患者为了尽快缓解症状,会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但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支气管扩张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激素,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患者不能自行加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误区五:认为防治支气管哮喘,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以及气道反应性等情况,从而为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许多患者认为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了,不需要定期检查肺功能。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病情被延误。因为患者往往对自身病情的变化不够敏感,自行加减药物,甚至不定期去医院检查,很难准确掌握病情的发展情况。如果不及时了解肺功能的变化,就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发作,危及生命。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外,还应定期检查肺功能,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误区六:拒绝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有些患者害怕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型激素,或者仅在发作的时候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实际上,我们在哮喘防治过程中所用的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它直接作用于局部,全身副作用很少。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期吸入中等量的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安全的。而单靠发作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是不能达到缓解症状的,这也使得一些患者误认为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治疗,预防哮喘发作。因为哮喘的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只有长期抗炎治疗,才能控制哮喘。当然,在气道炎症得到控制时,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吸入激素的用量,最终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误区七:长期用激素或长期服用“偏方”

与拒绝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相反,有些患者长期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来控制哮喘症状,或者长期用不正规的复合制剂——“偏方”。虽然这样用药,哮喘症状能得到暂时控制,但长期服用全身性激素却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事实上,大部分哮喘患者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无需长期口服激素。建议这些患者去正规哮喘门诊就诊,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逐渐停用口服激素或停用不正规复合制剂——“偏方”,改用吸入型激素。但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引起哮喘发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长期吸入激素的过程中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诊,在医师指导下短期内静脉或口服激素,以控制哮喘症状。

误区八:过分依赖β₂受体激动剂

在门、急诊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哮喘患者动不动就吸入β₂受体激动剂,一支沙丁胺醇气雾剂常常用不到一周,但哮喘还是控制不好。其实,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时,由于存在气道收缩,需要用支气管扩张剂,以扩张气道,缓解症状。

但是,如果不同时积极抗炎治疗,由于气道炎症没有得到控制,仍会反复出现哮喘症状,造成不可逆的气道狭窄。而且长期使用β₂受体激动剂,会造成β₂受体功能下调,从而使β₂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减弱,导致反复频繁使用,而副作用则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而增多。现在医学上把吸入型β₂受体激动剂称为“急救药”,顾名思义是在急性发作时使用,而平时只需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即可。

误区九:认为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经常犯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哮喘根治,但是,支气管哮喘并不是无药可救。一项全球大型临床研究表明,持续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约80%的患者可以得到哮喘的良好控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正确的方法是,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到坚持用药,坚持峰流速和肺功能监测,定期随诊。如果积极治疗,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哮喘,患者同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不积极治疗哮喘,即使是轻度哮喘,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结语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要正确认识疾病,避免陷入治疗误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同时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其他诱发因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陈静 荥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