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食物过敏了,紧急应对的“三步曲”

2025-04-11 09: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美食的世界里,各种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某些食物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引发食物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成分过度反应的病症,症状轻重不一,从轻微的皮肤瘙痒、皮疹,到严重的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食物过敏的紧急应对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食物过敏紧急应对的“三步曲”。

第一步:识别过敏症状,保持冷静

当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食物过敏反应时,第一步就是要迅速识别过敏症状。食物过敏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发作时间因个体差异和过敏食物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皮肤症状往往是最先出现的,如皮肤瘙痒、红斑、风团、湿疹加重等。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过敏食物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

呼吸道症状也是食物过敏常见的表现之一,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导致喉头水肿,使气道变窄,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胃肠道症状也不容忽视,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进食后不久出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食物过敏还可能引发一些全身性的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患者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等症状。一旦发现有人出现这些严重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在识别出过敏症状后,保持冷静是关键。惊慌失措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影响后续的急救处理。如果是自己出现过敏症状,要尽量保持镇定,评估自己的状况;如果是他人出现过敏反应,要安抚其情绪,让其放松,同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步:停止进食,采取初步急救措施

一旦确认是食物过敏,无论症状轻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立即停止进食可疑的过敏食物。即使只是怀疑某种食物引起了过敏,也不要冒险继续食用。因为继续进食过敏食物可能会使过敏症状加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对于轻微的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可以采取一些初步的急救措施来缓解症状。首先,可以用清水清洗接触过敏食物的部位,去除残留的过敏原。如果皮肤瘙痒难忍,可以使用温和的抗过敏药膏或炉甘石洗剂涂抹在患处,减轻瘙痒感。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和感染。

对于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可以尝试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鼻腔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情况,要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条件,可以使用氧气袋或制氧机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要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双腿,以增加回心血量。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第三步: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尽管采取了初步的急救措施,但食物过敏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加重或反复出现。因此,及时就医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有条件,可以记录下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表现以及采取的急救措施等信息,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白细胞计数变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以检测患者体内针对特定过敏原的抗体水平,帮助确定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通过在皮肤上滴加少量过敏原提取物,观察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的食物过敏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缓解过敏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来减轻炎症反应。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医生会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以迅速提升血压,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同时,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食物过敏再次发作的关键。患者可以通过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物成分等方式,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情况较为严重,可以考虑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行注射。

食物过敏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掌握食物过敏紧急应对的“三步曲”,即识别过敏症状、采取初步急救措施和及时就医,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食物过敏问题,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李帆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