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这个位于腹部深处的器官,虽然不像心脏、胃那样被人们频繁提及,但它在消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胰腺“闹起脾气”来,引发胰腺炎时,可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麻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胰腺炎的诱因以及早期症状警示,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胰腺炎的诱因:胰腺“闹脾气”的导火索
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当胆结石堵塞胆总管末端时,胆汁排泄受阻,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的自身消化。此外,胆道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也可通过胆胰共同通道累及胰腺,促使胰酶提前激活,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二)酒精刺激
长期大量饮酒对胰腺有直接毒性作用。酒精可促使胰液分泌增加,同时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使胰液排泄不畅。此外,酒精还能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破坏胰管的正常结构,导致胰酶渗漏并激活,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
(三)高脂血症
血液中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可被胰脂肪酶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损伤胰腺组织。而且高脂血症状态下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导致胰腺缺血、缺氧,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四)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常见诱因,暴饮暴食、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腹部外伤、手术等也可能诱发胰腺炎。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胰腺组织受损,胰酶异常激活,从而引发胰腺炎。
二、胰腺炎的早期症状:身体发出的“警报”
胰腺炎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一)腹痛
腹痛是胰腺炎早期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这种疼痛可能会向背部放射,呈束带状。其原因是胰腺炎症刺激周围神经,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局部疼痛感受器被激活,使患者感受到疼痛。疼痛通常在进食后加剧,尤其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
(二)恶心呕吐
胰腺炎患者早期常伴有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与腹痛同时出现,也可能在腹痛之后发生。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为胆汁。
(三)发热
胰腺炎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不过也可能更高。发热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胰腺的炎症激活了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释放致热物质,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四)腹胀
患者会感到腹部胀满,气体在肠道内积聚。这是因为胰腺炎导致消化功能受损,胰液分泌异常,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同时胃肠蠕动减慢,气体无法顺利排出,造成腹胀。
(五)食欲不振
胰腺炎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这可能是由于胰腺炎症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三、警惕胰腺炎,做好预防与应对
(一)预防
1.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减少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饮食均衡。
2. 戒酒限酒:长期大量饮酒是胰腺炎的重要诱因,应尽量避免。
3.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脂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4.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道疾病或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二)应对
一旦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来诊断胰腺炎。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禁食、补液、药物治疗(如抑制胰酶分泌、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措施。对于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在病情稳定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胰腺炎虽然可怕,但通过了解其诱因和早期症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的胰腺,远离胰腺炎的困扰。
(宋天龙 许昌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