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透析的充分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肌缺血、脑灌注不足等。透析中低血压频发往往与“脱水过量”及“干体重”管理不当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帮助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并管理透析中的低血压风险。
一、透析中低血压的定义与危害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或绝对值低于90mmHg,并伴有低血压症状,如头晕、恶心、出汗、甚至意识丧失。低血压不仅影响透析效率,导致透析不充分,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脱水过量:低血压的直接诱因
脱水过量是导致透析中低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透析过程中,为了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机器会通过超滤作用从血液中去除水分。然而,如果超滤速度过快或总量过大,超过了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低血压。
脱水过量的原因可能包括:
干体重设置不准确:干体重是指患者在没有多余水分潴留时的体重。如果干体重设置过低,透析时超滤量就会过多,导致脱水过量。
超滤速度设置不当:超滤速度过快,尤其是在透析初期,患者尚未适应超滤带来的血容量变化,容易引发低血压。
患者饮食管理不善:透析间期摄入过多水分,导致透析时需要超滤的水分过多,增加了低血压的风险。
三、干体重管理误区与调整策略
干体重管理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常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干体重一成不变
实际上,干体重会随着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季节变化等因素而波动。因此,应定期评估并调整干体重。
误区二:盲目追求低干体重
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错误地认为,干体重越低越好,这往往导致脱水过量和低血压。实际上,合适的干体重应保证患者在透析后既不感到过度口渴,也不出现水肿。
误区三:忽视患者的主观感受
在干体重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如口渴、乏力、头晕等,这些往往是血容量变化的早期信号。
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以下调整策略:
定期评估干体重:至少每3-6个月评估一次,根据患者体重变化、透析前后体重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个体化超滤方案:根据患者的干体重、超滤总量和超滤速度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避免脱水过量。
加强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记录透析间期体重,限制水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以减少透析时的超滤需求。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
四、结语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脱水过量和干体重管理不当密切相关。通过定期评估干体重、制定个体化的超滤方案、加强患者教育以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透析中低血压的认识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透析治疗体验。同时,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管理策略的持续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透析中低血压这一难题将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
(王晓勇 郑州市中心医院 血液净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