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心脏宛如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跳动,为全身输送血液,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出生起,心脏就带着与生俱来的隐患,这便是先天性心脏病,一场“先天之殇”。
一、先天之殇:何为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从而引起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它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期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先心病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就像是心脏的“墙壁”上出现了“破洞”,使得血液在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之间异常流动;动脉导管未闭则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导管在出生后未能正常闭合,导致血液从主动脉分流到肺动脉;而法洛四联症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心病,它包含了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
二、病因探寻:先天与环境的交织
先心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通常认为是胎儿遗传因素与母体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遗传缺陷、多基因遗传缺陷、染色体畸变、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如果家族中有先心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先心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母体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母体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某些药物、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影响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例如,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就可能导致宝宝心脏发育出现问题。
三、症状表现:轻重差异明显
先心病的症状表现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存在差异。病情较轻的孩子,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中偶然发现心脏杂音而被诊断。而病情较重的孩子,则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心悸、喘促、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疲乏无力、精神状态差、身体肿胀、生长迟缓等症状。
皮肤青紫是法洛四联症等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的典型表现,由于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呼吸困难和喘促则是因为心脏功能异常,导致肺部血液淤积,影响氧气交换。生长迟缓是由于心脏负担过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诊断利器: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心病的金标准。它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进行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准确判断心脏畸形类型和程度。
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形态,瓣膜的活动情况,以及血流的方向和速度。例如,对于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缺损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血液分流情况;对于法洛四联症,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肺动脉狭窄的程度、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主动脉骑跨的情况以及右心室的肥厚程度。
五、治疗之路:多管齐下
先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心脏畸形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暂时进行保守治疗,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和改善心脏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强心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药物则用于纠正异常心律。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修复心脏缺陷。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和封堵术。球囊扩张术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或瓣膜,封堵术则用于关闭异常通道。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部分先心病患者。
手术治疗是先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复杂或严重的病例。手术方式包括心脏修补术、瓣膜置换术和心脏移植术等。心脏修补术用于修复心脏结构缺陷,瓣膜置换术用于替换病变的瓣膜,心脏移植术则用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场“先天之殇”,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许多先心病患儿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让孩子早日摆脱心脏隐患的困扰。
(刘园园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