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病——潜伏在脖颈的“健康杀手”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上下班途中、工作时,还是休闲娱乐时刻,总能看到大批“低头族”紧盯屏幕。然而,就在大家沉浸于虚拟世界的精彩时,颈椎病却悄然来袭,如同一个潜伏在脖颈的“健康杀手”,慢慢侵蚀着身体的健康防线。起初,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脖子酸痛、僵硬,仿佛脖子在轻声“抗议”,若不加重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重,还会出现头晕、上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瘫痪等可怕后果。为了守护脖子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揭开颈椎病的神秘面纱,探寻预防与应对之策。
二、颈椎的“使命”与脆弱
1.支撑与保护的重任:颈椎,虽仅由七块小小的椎骨组成,却肩负着支撑头部重量、保护脊髓和神经的重任。它就像一座精巧的桥梁,连接着头部与躯干,让我们能够灵活地转头、点头,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头部的重量时刻压在颈椎上,正常情况下,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椎间盘协同发力,维持着颈椎的稳定性,保障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正常运行,如同为这座桥梁配备了坚固的“防护栏”和“缓冲垫”。
2.不堪重负的“劳损”:然而,对于低头族来说,长期低头的姿势让颈椎承受了巨大压力。当头部前倾低头3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就会达到约18公斤,相当于头顶着一袋大米;低头60度时,压力更是飙升至27公斤左右。如此长时间的重压,颈椎周围的肌肉不得不持续紧张收缩,如同一直拉紧的弹簧,久而久之,弹性减弱,变得疲劳、劳损;椎间盘也会因受力不均,被过度挤压,逐渐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突出、退变,原本稳固的颈椎结构开始松动、变形,为颈椎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颈椎病的“信号弹”
1.颈部不适:脖子经常酸痛、僵硬,是颈椎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早晨起床后,感觉脖子转动不灵活,像生了锈的齿轮,需要慢慢活动才能恢复一些;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玩手机后,颈部后侧、两侧肌肉紧绷,酸痛感愈发明显,仿佛脖子在发出强烈的“抗议”呼声。这是由于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废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酸胀等不适。
2.上肢异常: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手部抓握东西时感觉没力气,拿不稳筷子、笔等细小物品;胳膊时不时有触电般的麻木感,从肩部沿着手臂放射至手指,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压迫了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阻,就像电线被挤压,信号传输出现故障,身体相应部位便失去了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3.头晕目眩:头晕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在突然转头、抬头时,感觉天旋地转,周围物体都在晃动,严重时甚至站立不稳,需要扶着东西才能勉强站稳。这是由于颈椎病变影响了椎动脉的供血,头部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便引发了头晕目眩的症状,如同汽车发动机缺油,运转不畅。
四、日常预防——给颈椎“减负”
1.调整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坐下时,臀部要坐满整个椅面,让腰部有良好的支撑,背部挺直,双肩自然下沉,眼睛平视电脑屏幕,避免低头弯腰;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头部保持中正。使用手机时,尽量将手机举高,与眼睛平视,减少低头时间,可借助手机支架等工具,改变不良习惯,让颈椎回归自然的生理曲度,减轻压力,就像给过度劳累的颈椎放个“长假”。
2.定时活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是颈椎的“大敌”,因此要定时起身活动。每工作或学习40-5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运动,如抬头仰望天花板,尽量拉伸颈部前侧肌肉,然后缓慢低头,感受颈部后侧的拉伸,左右转动头部,活动颈部两侧,每个动作重复数次,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让颈椎时刻保持活力。
3.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颈椎的休息质量。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以仰卧时头部与床面保持一拳的距离,侧卧时头部与床面保持一拳加一掌的距离为宜。材质上,可选择软硬适中、透气性好的乳胶枕、荞麦枕等,它们能够贴合颈椎的生理曲度,给予颈部良好的支撑,让颈椎在睡眠中也能得到充分放松,如同为颈椎打造了一个舒适的“睡床”。
五、康复锻炼——激活颈椎“能量”
1.颈部肌肉强化:强壮的颈部肌肉是颈椎的“保护神”。可以进行一些简单有效的颈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趴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同时将头部、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像燕子飞翔一样,保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组,每日坚持,能有效增强颈部、背部肌肉力量,分担颈椎压力,提高颈椎稳定性。
2.颈椎关节活动:通过颈椎操来活动颈椎关节,进一步改善颈椎功能。米字操是常见的方法,以头顶为中心,想象书写一个“米”字,依次做点头、仰头、左偏头、右偏头、左旋头、右旋头等动作,每个动作尽量做到极致,缓慢进行,重复8-10遍,每天做2-3次,如同给颈椎关节做“健身操”,让关节更加灵活,预防粘连、退变。
六、中医调理——呵护颈椎“良方”
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对于缓解颈椎病症状有显著效果。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手法按摩颈部肌肉,能放松紧张的肌肉纤维,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按摩时,手法轻重适中,沿着颈部两侧、后侧的肌肉走向进行揉捏、推按,还会适当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纠正一些小的错位,让颈椎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就像给颈椎进行了一次“深度保养”,舒缓不适,恢复活力。
2.艾灸热敷:艾灸和热敷也是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艾灸利用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将艾灸条点燃后,悬于颈部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等,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穴位的经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僵硬。热敷则可选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敷在颈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能起到同样的温经散寒、促进代谢的作用,为颈椎健康保驾护航。
七、治疗选择——应对颈椎病“大招”
1.保守治疗:对于大多数初期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除了上述的康复锻炼、中医调理外,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能有效缓解疼痛、炎症;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可帮助放松紧张的颈部肌肉;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用于改善神经受压引起的麻木等症状。同时,结合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进行适度牵引,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2.手术治疗:当颈椎病病情严重,如出现脊髓受压,导致下肢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或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手术治疗就成为必要选择。手术方式多样,包括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切除病变组织,解除神经、血管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如同为受损的颈椎进行“大修”,让患者重获健康。
八、总结
颈椎病作为低头族的“高发疾病”,虽然棘手,但并非无法预防与治疗。了解颈椎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关注颈椎病的早期信号,从日常姿势调整、定时活动、康复锻炼,到中医调理、合理治疗,全方位呵护颈椎健康,就能让脖子不再“抗议”,摆脱颈椎病的困扰,重新享受轻松自如的生活。希望每一位低头族都能重视颈椎健康,行动起来,守护这根身体的“支柱”。
(卢小可 许昌中医院 神经外科(外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