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门诊健康宣教活动,能给患者带来哪些帮助?

2024-09-20 08: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门诊健康宣教作为疾病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健康维护与疾病康复发挥着关键作用。它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与行为引导,全方位助力患者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本文将从疾病认知提升、健康行为塑造以及自我管理赋能这三个关键维度,深入且系统地阐述门诊健康宣教活动的核心价值,为患者、家属以及医疗从业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依据。

一、疾病认知提升

(一)专业知识普及

1.疾病机制图解:运用直观的图像展示疾病的病理过程,将复杂的医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患者。例如,以动态图示展示冠心病发生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使患者清晰了解疾病根源,增强对疾病的理性认识。

2.治疗方案解析:全面剖析药物、手术、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案的适用情况、优势与局限性。针对癌症患者,详细讲解化疗、放疗、手术切除以及新兴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治疗流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结合自身病情做出科学选择。

3.预后判断标准:提供治愈率、生存期等关键数据,让患者对疾病预后有客观认知。如告知乳腺癌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使患者对治疗前景有合理预期,积极配合治疗。

(二)误区澄清

1.常见谣言辨别:以“降压药伤肾”这一谣言为例,通过科学数据和医学原理,向患者解释降压药在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纠正错误观念,避免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正规治疗。

2.过度治疗识别:教导患者判断非必要检查的方法,分析常见的过度医疗场景,如普通感冒时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的影像学检查,帮助患者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3.替代医学评估:科学定位中药、保健品在疾病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明确指出中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辩证使用,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防止患者盲目依赖替代医学而延误正规治疗时机。

(三)紧急情况应对

1.危象识别要点:详细阐述心梗前兆症状,如胸痛、胸闷、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强调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对疾病危象的警惕性,为早期救治争取时间。

2.自救互救技能:现场示范并指导患者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包括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3.急诊就医指征:制定基于症状分级的急诊就医标准,如腹痛患者根据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进行分级,明确何种情况需立即前往急诊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或不必要的急诊就诊。

二、健康行为塑造

(一)生活方式指导

依据患者年龄、病情定制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力量训练。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钾的膳食建议。传授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环境等睡眠管理技巧。

(二)用药规范培训

讲清药物服用时间、剂量和配伍禁忌,降压药清晨空腹服、抗生素不与牛奶同服。教患者识别皮疹、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应对办法。建议用手机闹钟、药盒标签设置用药提醒,提高用药依从性。

(三)心理调适方法

开展正念减压训练,助患者接纳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引入焦虑自评量表,教患者用深呼吸、冥想调节情绪。提供病友团体资源,让患者交流经验、获取情感支持。

三、自我管理赋能

(一)监测技能掌握

教患者正确用仪器测量血压、血糖,选测量时间、记录数据。用数字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详细记症状出现时间、伴随症状。教患者看检验报告,识别血常规指标异常。

(二)随访体系建立

按疾病阶段规划复诊时间,癌症术后初期每月复诊,稳定期3-6个月复诊。高血压患者定期查血压、血脂等,列针对性检查清单。训练患者清晰讲症状变化、治疗效果,提高医患沟通质量。

(三)资源网络构建

推荐专业医学网站、公众号等可靠信息平台。告知社区康复设施分布,助患者利用康复资源。制作医保报销流程指南,让患者合理享受医保政策。

建议患者按“学-练-用”模式参与:课堂学理论,工作坊练实操,生活中应用巩固。重点关注“三转变”:从被动治疗变主动管理,从碎片认知变系统掌握,从盲目尝试变科学实践,实现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升,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减少疾病带来的身心负担和社会经济成本。

(张丽 长葛市人民医院 门诊服务中心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