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肝脏疾病。全球约有2.57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中国感染人数更是高达7974.7万。面对乙肝,不少人容易陷入误区,或是过于忽视导致延误病情,或是过于害怕影响日常生活。那么,乙肝患者究竟该如何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呢?以下这些要点不可不知。
一、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及血制品使用、非正当采献血以及非法或违规的经血液相关治疗等。不过,医院正常用血及血站正常献血安全可靠,基本不会出现乙肝传播。母婴传播方面,如果女方患有乙肝,在怀孕期间可遵医嘱进行母婴阻断,比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能有效避免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洁身自好,避免与传染性较强的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此外,密切接触传播,如乙肝患者的分泌物(体液、汗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也具有一定传染性,若不慎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等传染源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监测乙肝五项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二、乙肝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乙肝五项等检查,以及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的监测。肝功能检查能了解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是否正常;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及时发现肝脏的病变;乙肝五项检查能明确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2.谨慎用药:乙肝患者应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某些药物会在肝脏内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损伤。如果需要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安全。比如,一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患者在使用时要格外谨慎。
3.饮食调理:乙肝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功能;油腻食物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生冷食物可能含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4.劳逸结合:乙肝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肝脏的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
5.心态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肝脏康复。乙肝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平和的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重病情。
三、乙肝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目前,乙肝治疗以抗病毒为主,临床常用的有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近年来,通过长效干扰素的应用,部分乙肝优势人群及慢乙肝患者获得了临床治愈,从而摘掉了“乙肝”的帽子,并进而大幅度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率。但由于患者个体病情及病程的不同,每个患者的用药及治疗方案必然存在差异,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寻求治疗。在治疗期间,禁止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或随意停药,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而自行用药或非专科用药治疗。
此外,乙肝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感染,如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乙肝患者的家属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感染。
乙肝虽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途径,掌握日常注意事项,积极进行治疗与管理,乙肝患者完全可以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拥有健康的生活。让我们科学认识乙肝,消除偏见,给予乙肝患者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关爱乙肝患者的社会环境。
(朱丙帅 郑州市中心医院 肝胆胰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