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保护性通气为何能降低死亡率?

2025-04-15 12: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其特征为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ARD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弥漫性肺泡损伤导致的肺顺应性降低和肺内分流增加,这使得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面临极大挑战。然而,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显著降低了ARDS患者的死亡率,成为治疗ARDS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理、实施方法及其对ARDS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一、ARDS的病理生理基础

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塌陷和肺间质水肿等多个环节。这些病理变化导致肺顺应性显著降低,肺内分流增加,从而使氧气难以从肺泡进入血液,造成顽固性低氧血症。同时,由于肺泡塌陷和肺间质水肿,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加重肺损伤,形成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

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理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核心在于限制潮气量和气道压力,以减少对肺组织的过度牵拉和剪切力,从而降低VILI的风险。这一策略基于以下原理:

限制潮气量:ARDS患者的肺顺应性降低,过大的潮气量会导致肺泡过度扩张,增加肺泡壁的剪切力,从而加重肺损伤。因此,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推荐将潮气量限制在6ml/kg理想体重以下。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了维持较低的潮气量,有时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即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虽然高碳酸血症本身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与VILI相比,其风险相对较小。

最佳PEEP:呼气末正压(PEEP)能够维持肺泡开放,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然而,过高的PEEP也可能导致肺泡过度扩张和循环淤血。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PEEP水平。

俯卧位通气:俯卧位能够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合效率。对于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方法

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步骤:

评估病情:通过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呼吸力学监测等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损伤程度。

设定呼吸机参数:根据评估结果,设定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PEEP和FiO2等呼吸机参数。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监测与调整: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气压伤、循环淤血等。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只是ARDS治疗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液体管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ARDS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显著降低了ARDS患者的死亡率。这一策略通过减少VILI的风险,保护了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肺部的自我修复提供了时间。同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效率,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整体预后。

此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还促进了ARDS治疗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往往追求“完全氧合”和“正常二氧化碳分压”,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则更加注重“平衡”和“个体化”。这一转变使得ARDS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限制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最佳PEEP和俯卧位通气等手段,这一策略能够显著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为ARDS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张琴 罗山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