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解读痴呆奥秘,守护长辈的记忆之光

2023-06-16 17: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1626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家庭,却忽略了身边长辈的健康状况。痴呆,这一看似遥远的疾病,正悄悄侵蚀着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痴呆,中医称之为“呆病”“健忘”等,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不仅让长辈们失去了往日的记忆,更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的世界,探寻痴呆的奥秘,学习如何守护长辈的记忆之光。

痴呆的中医认知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痴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于脑。肾精充足,则髓海充盈,脑神得以滋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逐渐亏虚,髓海空虚,脑神失养,从而出现痴呆症状。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痰浊蒙窍: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运化失常,水湿停滞,聚而成痰。痰浊上蒙清窍,扰乱神明,导致神志不清,记忆力减退。痰浊阻滞经络,还会影响气血运行,进一步加重痴呆症状。

瘀血阻络:老年人气血运行迟缓,或因情志不畅、久病等因素,导致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脑部脉络瘀阻,气血无法濡养脑窍,脑失所养,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痴呆。

情志失调:长期的情志不畅,如抑郁、焦虑、愤怒等,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失常,脑神失养,导致痴呆。

症状表现
痴呆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神情呆滞、反应迟钝、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患者可能忘记重要的事情,如家人的名字、回家的路;可能出现计算力、定向力障碍,无法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或辨认方向;还可能出现性格改变,如变得孤僻、冷漠或易怒。

中医治疗痴呆的方法
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痴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对于肾精亏虚型痴呆,常用补肾填精类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以滋补肾精,充养脑髓。对于痰浊蒙窍型痴呆,运用化痰开窍类药物,如石菖蒲、远志、茯苓等,以化痰浊、通窍醒神。针对瘀血阻络型痴呆,则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疏通经络,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痴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百会、神庭、四神聪、内关、足三里等,可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醒脑开窍,改善痴呆症状。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痴呆的恢复。患者家属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如按摩头部穴位、拍打背部经络等,每天为长辈进行按摩,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

情志调理
情志失调是痴呆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痴呆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志调理。家属要多与长辈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鼓励长辈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老年大学、社区活动等,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痴呆的预防与调护
合理饮食:饮食与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痴呆,应注重合理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降低痴呆的发病率。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方式动作柔和、缓慢,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心情,对预防痴呆有很好的效果。
作息规律: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痴呆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以养成良好的生物钟。
脑力训练:脑力训练可以锻炼大脑功能,延缓痴呆的发生。老年人可以通过读书、看报、做数学题、打麻将、下棋等方式进行脑力训练。这些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潜在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痴呆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现这些高危因素,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痴呆的风险。
结语
痴呆是一种严重的老年性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在痴呆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情志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痴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痴呆的预防工作,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脑力训练等方面入手,降低痴呆的发病率。让我们携手努力,为长辈们守护那份珍贵的记忆之光,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依然能够享受幸福和快乐。

 

(周娇艳 柘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