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揭秘缺血性中风病,教你如何早预防早调理

2023-10-18 09: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及,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血性中风,又称为脑梗死或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一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疾病。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揭秘缺血性中风病的奥秘,并教大家如何早预防、早调理。

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认知
病因病机
中医将缺血性中风病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其发病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密切相关。风邪外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从而引发中风。具体来说:

· 风邪外袭: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邪外袭可引动内风,导致中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热极生风,上扰清空,蒙蔽心窍;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安逸过度,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生,阻滞经络,引发中风。

临床表现
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变部位的不同,中医将其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脏腑者病情较重,除半身不遂外,还伴有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

早预防:中医教你如何防患于未然
调节情志
情志因素是缺血性中风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预防中风首先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五志过极。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合理饮食
饮食不节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另一大诱因。预防中风应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特别是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中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方式动作柔和、缓慢,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心情,对预防中风有很好的效果。

作息规律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预防中风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以养成良好的生物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潜在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风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现这些高危因素,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早调理:中医教你如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缺血性中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风痰瘀阻型中风,可选用化痰通络汤;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可选用补阳还五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益气养血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中风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也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可以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对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来说,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法、按法、摩法等,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在预防和调理缺血性中风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医嘱用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应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诱因,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结语
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通过中医的揭秘和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缺血性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预防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调节情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等,以预防中风的发生。一旦中风发生,要及时就医,采取中药、针灸、推拿按摩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缺血性中风病的困扰,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周娇艳 柘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