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对于女性而言,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幸福的旅程,但在此期间,身体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便是一种孕期特有的疾病,它常常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瘙痒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
ICP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少数人在妊娠早期就可能出现症状。据统计,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所差异,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发病率相对较高,约为1.2%-15.6%。典型症状为皮肤瘙痒,通常起始于手掌和脚掌,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瘙痒程度不一,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感到皮肤轻微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重者则可能瘙痒难忍,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除了瘙痒,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一般在瘙痒出现数周后发生,且黄疸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类似陶土色。
IC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而雌激素可使胆酸代谢异常,导致胆汁酸在体内淤积,这可能是引发ICP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因素会影响胆汁酸的转运和代谢,使得具有特定基因背景的孕妇更容易患上ICP。同时,环境因素如季节变化,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也提示环境因素在ICP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ICP对母婴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于胎儿来说,最大的隐患是导致胎儿窘迫。由于胆汁酸升高,胎盘血管收缩,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出现胎动减少、胎心异常等胎儿窘迫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胎儿突然死亡,这一风险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在临产前,给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此外,ICP还会增加早产、羊水胎粪污染的风险。胆汁酸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容易引发早产,使胎儿过早离开母体,面临一系列因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健康问题。羊水胎粪污染则可能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被污染的羊水,引发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孕妇自身而言,ICP虽然一般不会对肝脏造成永久性损伤,但瘙痒带来的不适会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长期睡眠不足、精神焦虑,可能导致孕妇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产后出血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胆汁酸影响了维生素K的吸收,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ICP对母婴危害较大,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结合孕妇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中,血清胆汁酸测定是诊断ICP的关键指标,当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超过10μmol/L时,就应高度怀疑ICP,若超过40μmol/L,则病情相对较重。此外,肝功能检查也会显示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升高。
一旦确诊为ICP,需积极进行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同时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它可以促进胆汁酸的代谢,降低胆汁酸对肝脏和胎儿的毒性作用,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孕妇的肝功能、血清胆汁酸水平以及胎儿的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的血液灌注。饮食上,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胆汁的分泌。对于病情严重,尤其是孕周已达37周及以上的孕妇,医生会综合评估母婴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引发的皮肤瘙痒,绝非简单的孕期不适,其背后潜藏着诸多危害母婴健康的隐患。孕妇在孕期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ICP,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王丽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