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堪称一位隐匿而危险的“无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们的生活,多数时候不引起明显症状,却在暗中对身体各个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作为冠心病六病区的主治医师,我见过太多因高血压控制不佳而引发严重后果的病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高血压,探讨如何精准防控这一“无形杀手”。
一、认识高血压:无声的健康威胁
1.高血压的定义
简单来说,高血压就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这里的收缩压,就像是心脏用力把血液泵出时,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而舒张压,则是心脏在舒张休息时,血管里仍维持的压力。
2.高血压为何隐匿又危险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形杀手”,是因为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觉。这就如同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在不知不觉中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脏肥厚、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还可能损伤脑血管,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等中风的风险;对肾脏的损害则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在眼睛方面,会引起眼底病变,严重时甚至失明。
二、高血压的诱发因素:生活方式与遗传的交织
1.不良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吃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的钠会使体内的水分潴留,就像给血管里注入了更多的水,从而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盐摄入量超标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很多地区的居民远远高于这个标准。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同时影响体内激素水平,使血压升高。长期酗酒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不饮酒者要高很多。而且饮酒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让血压更难控制。
缺乏运动: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长时间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相反,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长期精神紧张:当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像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经常加班熬夜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相对较高。
2.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尤其是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就像是给身体埋下了一颗“种子”,如果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浇灌”,这颗“种子”就更容易发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精准防控高血压:多管齐下的策略
1.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作用
合理饮食:首先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尽量减少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的食用,学会使用低钠盐。同时,增加钾的摄入,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土豆、菠菜等。此外,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慢跑,速度根据个人情况控制在每分钟120-150米;游泳也是很好的选择。运动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开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时候。运动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本身已经患有高血压,在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戒烟限酒: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极大,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对于饮酒,要严格限制量,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换算成常见的酒类,相当于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75毫升,52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
心理调节: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精神紧张,比如冥想,每天花15-20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让身心得到放松;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通过身体的伸展和呼吸练习,帮助减轻压力。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听音乐等,也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2.定期监测血压: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高危人群,应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是一种方便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以购买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测量前要休息5-10分钟,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咖啡等。测量时,要保持血压计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确诊。
3.规范药物治疗:遵医嘱是关键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降压药物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适合的人群也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有些患者在血压控制平稳后,就认为自己的高血压已经治愈,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血压会很快反弹,甚至比之前更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干咳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的高血压防控要点
1.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点,收缩压高、舒张压相对较低,血压波动大。在降压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目标一般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mmHg以下。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孕妇
孕期高血压对母婴健康都有严重威胁。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升高,要及时就医。治疗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又要确保药物对胎儿安全。一般会选择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液循环。饮食上,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适量增加鱼、禽、蛋、瘦肉、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3.儿童和青少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首先要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减少盐的摄入等。如果血压升高明显或伴有靶器官损害,才考虑药物治疗。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测量血压,尤其是肥胖儿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更要提高警惕。
高血压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和规范的药物治疗等精准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其对身体的危害,让这位“无形杀手”无处遁形。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血压的防控,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简冬冬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六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