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有规律地跳动着,为全身输送血液。然而,有时候这台发动机也会“闹情绪”,出现心律失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别小看这心脏的“乱跳”,它可能隐藏着各种健康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心律失常的神秘面纱,了解那些让心脏“乱跳”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认识心律失常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跳动,就像一首节奏稳定的乐曲。这个节律由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来指挥。窦房结会有规律地发出电信号,这些信号像电流一样传遍心脏,使得心脏有秩序地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当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时,就发生了心律失常。这时候,心脏跳动可能会过快、过慢,或者节奏不规则,原本稳定的“乐曲”变得杂乱无章。心律失常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心慌、心悸,就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有些人会出现胸闷、胸痛,仿佛胸口压了块石头;还有些人可能会头晕、乏力,甚至眼前发黑、晕倒。
二、让心脏“乱跳”的原因
1.心脏本身的疾病
冠心病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堵塞,心肌就会缺血缺氧。这就好比给心脏供电的“电线”出了问题,心脏得不到充足的养分,正常的电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更是会直接损伤心肌组织,破坏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大大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心肌病也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脏会像气球一样扩大,心肌变薄、变弱,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电信号的传导也会变得异常,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则是心肌异常肥厚,使心脏内部的空间变小,同样会干扰心脏的电活动,引发心脏“乱跳”。
2.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心脏的影响不可小觑。甲状腺就像身体的一个“能量调节器”,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的代谢会加快,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像给心脏打了一针“兴奋剂”,让心脏跳得更快更有力,容易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房颤。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身体代谢减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心脏也会跟着“懒洋洋”的,心跳可能会变慢,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另外,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也会搅乱心脏的节律。我们身体里的钾、钠、钙等电解质,就像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小零件”,一旦它们的平衡被打破,心脏的电活动就会受到干扰。比如血钾过低,心脏的兴奋性会增高,容易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血钾过高则会抑制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跳减慢,甚至心脏骤停。
3.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心律失常的“帮凶”。长期大量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过量饮酒也对心脏不利,酒精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肌,还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让心脏“乱了阵脚”。经常喝咖啡和浓茶的人也要注意,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有兴奋神经的作用,可能会引起心跳加快、早搏等心律失常症状,尤其是本身心脏就不太好的人,更要控制摄入量。
压力和情绪对心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情绪波动过大,比如突然的愤怒、悲伤、激动等,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心跳加快、心律失常。想象一下,当你突然受到惊吓,是不是会感觉心脏猛地一紧,跳得飞快?这就是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此外,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也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诱因。比如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会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同样,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出汗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三、应对心律失常的对策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一步。戒烟后,心脏受到的刺激会逐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对于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女性还要更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酒精对心脏的损害,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合理饮食也至关重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心脏健康有益。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能够降低血脂,保护心脏。同时,要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此外,要控制咖啡和浓茶的饮用量,特别是在晚上,以免影响睡眠,加重心脏负担。
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同样不可或缺。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心脏和身体各器官的休息和恢复。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储备能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像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给心脏带来过大压力。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进行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心肌病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药物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
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也要及时就医,调整甲状腺功能,纠正电解质失衡。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电解质紊乱患者,则需要通过饮食调整或药物治疗,补充缺乏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定期体检与监测
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就像心脏的“记录仪”,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对于一些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体检的频率要适当增加,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到一些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已经患有心律失常,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比如心慌、心悸发作的频率是否增加,持续时间是否延长,症状是否加重等。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如呼吸困难、胸痛加剧、头晕、黑矇等,要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虽然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和监测,这些都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脏健康,让心脏这台“发动机”始终平稳、有力地跳动。
(简冬冬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六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