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治疗误区大揭秘:别让错误认知耽误病情

2024-11-11 13: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许多患者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作为冠心病六病区的主治医师,我深感有责任为大家揭开这些误区的面纱,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高血压治疗观念。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许多人认为,高血压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血压升高对身体没有损害。

血压长期处于高位,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就像水管里的水压长期过高,会使水管壁受到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水管就容易出现破损、渗漏等问题。在人体中,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发展为心力衰竭;会损伤脑血管,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损害肾脏的小动脉,影响肾脏功能,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还会对眼底血管造成破坏,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即使没有症状,也应积极治疗高血压,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有效预防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二: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后,发现血压降下来了,就自行停药,这也是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误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

血压下降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如果随意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再次升高,这种血压的大幅波动对身体的危害比持续的高血压更大。就好比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的血压会使血管受到更大的冲击,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稳定控制一段时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但绝不能自行停药。同时,要定期测量血压,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三:降压药副作用大,能不吃就不吃

不少患者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确实,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现代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且,与高血压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且可控的。

例如,某些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脚踝部水肿、面部潮红;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但这些副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而且医生在开药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否则因小失大,让高血压持续损害身体。

误区四:凭感觉用药,不监测血压

有些患者在治疗高血压时,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是否用药或调整药物剂量。比如,感觉头晕了就吃片降压药,感觉没事了就不吃。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并不完全成正比。有些人血压很高,但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些人血压只是轻度升高,却可能感觉头晕、头痛。此外,人体对高血压会逐渐适应,即使血压已经很高,也可能没有不适感觉。如果仅凭感觉用药,很容易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合格的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并记录下来。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误区五:只依赖药物,不注意生活方式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按时吃降压药,就能控制好血压,从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实际上,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血压升高,抵消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同时,必须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增加钾摄入(可多吃香蕉、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误区六:相信“根治高血压”的偏方或保健品

在一些广告或网络上,经常能看到所谓“根治高血压”的偏方、秘方,或者宣称能替代降压药的保健品。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这些宣传,结果不仅浪费了钱财,还耽误了病情。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能够完全根治高血压的方法,只能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压。这些所谓的偏方、秘方,大多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证。而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它们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并不能有效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要轻信这些虚假宣传,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避免陷入各种治疗误区。只有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配合医生,坚持规范治疗,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血压的治疗,不要让错误的认知耽误了病情。

(简冬冬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六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