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水泵”,通过有节奏的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为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氧气与养分。而心脏瓣膜,则是这台“水泵”里的关键“阀门”,它们确保血液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流动,维持着正常的血液循环。一旦这些“阀门”出现问题,心脏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一、认识心脏瓣膜病
心脏共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这些瓣膜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粘液瘤样改变、先天性畸形、创伤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退行性变等原因,瓣膜可能会发生病变,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情况。当瓣膜狭窄时,瓣膜开口过小,限制了血液流动,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血液会发生反流,长期反流可能使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尖瓣是最常受累的瓣膜,约占心脏瓣膜病变的70%,其次是主动脉瓣,二者联合病变约占20%—30%,单纯主动脉瓣病变占2%—5%,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累及相对少见。对于中重度瓣膜病变,内科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此时,换瓣手术就成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换瓣手术的具体步骤
1.术前准备
患者决定手术前,需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了解病情后,确定手术方式与人工瓣膜种类。患者接受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常规检查及 CT、经食管超声(TEE)等(高龄高危患者)。同时,手术区域剃毛、做血液交叉配血,以防意外。
2.手术过程
体位与麻醉: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停搏心脏:建立体外循环,这是换瓣手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常规采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通过升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或单房管)引流,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经主动脉根部或直接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含血晶体心肌保护液或HTK液,使心脏停搏。
切除与置换瓣膜:根据不同的瓣膜病变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二尖瓣病变,从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入左心房,切除病变二尖瓣瓣膜,尽量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瓣膜,采用2—0涤纶线间断褥式缝合。主动脉瓣置换则经主动脉窦管交界上方1—2cm作斜切口暴露主动脉瓣,切除病变瓣膜后亦采用褥式间断缝合置入瓣膜;三尖瓣经右房切口,采用Kay或Devega成形术;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先行二尖瓣成形术,无法成形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
包扎与缝合:瓣膜置换后,关闭切口、止血、缝合,撤除体外循环后关胸,包扎伤口。
3.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送入监护室观察,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需严格遵守术后注意事项。
三、换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
术后1周病人通常可出院,回家后需休养3 - 6个月。术后3个月是恢复关键期,要充分休息、避免感冒,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可适当活动,有不适就休息并减少活动量。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不提超4公斤重物,3个月内限量活动,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乏、心慌、气短为宜,6个月后依心功能恢复情况决定能否工作。
饮食调整
出院后按个人习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多吃瘦肉、鱼、鸡蛋、水果和时令蔬菜等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一般无特殊忌口,但菠菜、番茄、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要避免大量食用,以防干扰抗凝治疗。同时戒烟戒酒,保持良好营养状况,储备体力应对手术负担。
药物治疗
术后不能骤然停药,要严格按医嘱服药。留意尿量变化,观察有无水肿或四肢沉重感,监测脉搏,若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暂停服用地高辛。一般术后需服药3个月,之后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所有换瓣病人都需抗凝治疗,人工瓣膜有生物瓣和机械瓣两种。生物瓣患者需口服华法林6个月;机械瓣置换者则需终生口服华法林。
定期复查
术后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让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通常术后半年、一年及以后每年都要复查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功能恢复程度和人工瓣膜功能状况。
希望每一位心脏瓣膜病患者都能早日恢复健康,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刘晨虎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