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生命的基石,当呼吸出现问题,健康便会亮起“红灯”。呼吸衰竭与哮喘发作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它们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了解这些疾病的预警信号、发病机制与急救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
一、呼吸衰竭:呼吸功能的“崩溃边缘”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胸廓畸形等多种病因引发的严重后果。
(一)呼吸衰竭的类型与表现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可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呼吸衰竭:以缺氧为主,无二氧化碳潴留,常见于急性肺损伤、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表现为口唇、甲床发绀,呼吸急促,常伴有烦躁不安、心慌等症状。
-Ⅱ型呼吸衰竭:同时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疾病引起。患者除发绀外,还会出现头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陷入昏迷。
(二)高危因素与预警信号
老年人、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如COPD、哮喘)、长期吸烟、肥胖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都是呼吸衰竭的高危人群。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日常活动后气短加重、夜间因呼吸困难憋醒、咳嗽咳痰加剧且痰液性状改变(如变黄、变脓),这些都可能是呼吸衰竭的早期预警。
二、哮喘发作:气道的“紧急痉挛”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哮喘发作时,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呼吸不畅。若未及时控制,可发展为危重哮喘,甚至危及生命。
(一)诱发因素与典型症状
哮喘发作受多种因素诱发,常见诱因包括:
-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毛发、霉菌等;
-刺激物:冷空气、烟雾、香水、化学气体;
-感染: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
-运动与情绪: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也可能触发发作。
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和清晨发作或加剧。严重发作时,患者呈端坐呼吸,说话断续,大汗淋漓,甚至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二)哮喘的分级与危险信号
根据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四级。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前往急诊:
-持续喘息、呼吸困难,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症状无缓解;
-呼吸频率加快,成人超过30次/分钟,儿童呼吸急促难以说话;
-口唇青紫,意识模糊,甚至出现呼吸微弱、血压下降等表现。
三、急诊应对: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
无论是呼吸衰竭还是哮喘发作,急诊处理的核心在于迅速改善通气、纠正缺氧:
1.紧急评估与吸氧: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给予高流量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2.药物治疗:针对哮喘发作,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药物,快速舒张支气管、减轻炎症;呼吸衰竭患者则需根据病因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应用呼吸兴奋剂改善通气。
3.病因治疗:对于重症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需足量使用抗生素;哮喘患者则需在缓解期规范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预防复发。
四、预防为先:远离呼吸急症的关键
1.基础疾病管理: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肺功能,避免病情恶化。例如,COPD患者坚持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哮喘患者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
2.避免诱发因素:哮喘患者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原,尽量避免接触;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有助于降低呼吸衰竭风险。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呼吸衰竭与哮喘发作如同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刺客”,了解其预警信号、掌握急救知识,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冷静应对。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加重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日常积极预防、规范治疗,是远离呼吸急症最有效的防线。
(杨晔 潢川县人民医院 急诊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