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间盘突出——脊柱的“捣蛋鬼”
在人体的脊柱这条“中轴线”上,腰椎间盘起着至关重要的缓冲和支撑作用,宛如一个个小巧却坚韧的“弹簧垫”。然而,生活中的诸多因素,却常常让这个“弹簧垫”不堪重负,进而“作妖”——腰椎间盘突出。一旦发病,患者就如同被孙悟空在腰间施了法,腰部疼痛如刀割、似针刺,有时还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走路都变得一瘸一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让人苦不堪言。面对如此棘手的病症,中西医结合疗法宛如一套“组合拳”,为降伏腰间盘突出带来了希望之光。
二、中医智慧:从根源调理
1.针灸通络止痛: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多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所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大法宝,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比如,针刺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位,这些穴位如同交通枢纽,连接着腰部的气血经络。当纤细的毫针刺入穴位,患者会感受到酸、麻、胀、重等“得气”之感,这意味着经络被激活,气血开始重新顺畅流动。就像为拥堵的道路疏通了梗塞,腰部肌肉得到滋养,疼痛自然就会减轻。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坚持几个疗程,便能明显改善腰部不适症状。
2.推拿按摩正骨:专业的推拿按摩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而言,犹如一双“妙手回春”的巧手。推拿师首先会运用揉、按、滚等手法,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接着,采用正骨手法,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精准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例如,对于一些因腰椎小关节紊乱而加重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患者,正骨师通过巧妙的手法,将错位的关节复位,瞬间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患者常常能感觉到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每次推拿按摩时间约40-60分钟,过程中患者腰部会逐渐温热、舒适,定期进行能有效改善腰部功能状态。
3.中药内服调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腰间盘突出不仅仅是腰椎局部的问题,还与肝肾亏虚、寒湿痹阻等全身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师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辨证,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若是肝肾亏虚型,常用六味地黄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以滋养肝肾、柔筋止痛;若为寒湿痹阻型,则选用独活寄生汤,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让腰部的寒湿之邪得以祛除,气血得以畅通。患者按疗程服用中药,每疗程10-15天,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机能,增强腰部的自我修复能力。
4.中药熏蒸渗透:中药熏蒸是利用中药蒸汽的温热和药力,透过皮肤直达病所。将乳香、没药、木瓜、川乌、草乌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碾碎,装入布袋,放入熏蒸仪中加热,让患者暴露腰部,在蒸汽的笼罩下接受治疗。温热的蒸汽能使毛孔张开,药物更易渗透,直接作用于腰部的肌肉、骨骼、椎间盘,化解瘀血、痰湿,驱散寒湿之邪。每周进行2-3次中药熏蒸,每次20-3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腰部的疼痛、酸胀感会显著减轻,活动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三、西医手段:精准快速缓解
1.药物止痛消炎:当腰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时,西药能迅速发挥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是常用的止痛“利器”,它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效缓解腰部及下肢的疼痛、肿胀。患者按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一般在服药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感受到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让患者暂时摆脱痛苦,恢复部分日常活动能力。但这类药物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发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对于神经根受压出现水肿的患者,还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神经水肿,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
2.物理治疗修复:物理治疗借助现代先进的仪器设备,为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腰椎牵引是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专业设备对腰部进行适度牵引,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每次牵引20-30分钟,根据病情轻重,每周进行2-3次。就像给被挤压的神经和椎间盘松绑,让它们恢复一些空间,缓解疼痛与下肢症状。此外,微波、红外线等理疗利用热效应,深入腰部组织深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肌肉痉挛。通常一个疗程10-15次,每日或隔日进行,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能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腰部康复。
3.手术治疗根治: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如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肌力严重减退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或椎间盘突出巨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必要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腰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等。腰椎间盘切除术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医生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医生通过微小切口,借助内镜系统,精准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手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刀下,多数患者术后症状能得到显著改善,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四、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协同作战
1.急性期:在腰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患者疼痛剧烈,行动不便。此时,西药的止痛、消炎作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先稳住情绪,恢复一些基本活动能力。比如,及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同时,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从经络气血层面进行调理,疏通腰部经络,放松紧张肌肉,虽然不能立即根治,但能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缓解疼痛的同时,增强腰部的自我修复动力,达到标本兼治的初步效果。
2.缓解期:进入缓解期后,患者腰部疼痛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中医的中药内服、熏蒸等方法持续发挥作用,滋养肝肾、祛除寒湿,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在环境,增强腰部的韧性。西医的物理治疗如腰椎牵引、理疗等,则帮助恢复腰椎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促进腰部组织修复。例如,定期进行腰椎牵引,配合中药调理,让腰椎间盘逐渐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患者的腰部活动能力进一步提升,预防病情复发。
3.康复期:康复期的重点在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预防再次发病。西医的运动康复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腰椎的支撑能力。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则提醒患者注意日常保暖、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结合一些简单的中医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通过身体的整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滋养腰部。中西医结合,让患者在康复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腰间盘突出的困扰。
五、日常预防:守护腰部健康
1.保持正确姿势: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势与腰间盘突出密切相关。站立时,应保持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减轻腰椎压力;坐姿要端正,确保桌椅高度合适,使眼睛平视电脑屏幕,腰部保持自然曲线,不要长时间久坐,每隔40-50分钟起身活动3-5分钟,伸展腰部。弯腰搬重物时,要先屈膝下蹲,利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而不是直接弯腰用力,防止腰椎间盘突然受压突出。
2.加强腰部锻炼:坚持适度的腰部锻炼,能强化腰部肌肉,为腰椎提供更好的保护。除了康复期推荐的运动,日常还可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操,如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向左、向右侧弯腰,感受腰部拉伸;仰卧位双腿屈膝,抬起臀部,锻炼腰部肌肉。每周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的腰部锻炼,循序渐进,让腰部更强健,有效抵御外界压力对腰椎间盘的影响。
3.注意腰部保暖:腰部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寒冷刺激易引发腰部肌肉痉挛,加重腰椎负担。在季节交替、天气寒冷时,外出记得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免受冷风侵袭;夜间睡眠时,选择合适厚度的床垫和高度的枕头,保证腰部在睡眠中也能处于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引发腰间盘突出。
六、总结
腰间盘突出虽然“作妖”,但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患者带来了诸多应对之策。中医从根源调理身体,西医精准快速缓解症状,两者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再辅以日常预防措施,全方位守护腰部健康。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锻炼,就能降伏腰间盘突出这个“捣蛋鬼”,重新拥抱健康、舒适的生活。希望每一位受腰间盘突出困扰的朋友都能早日康复。
(冉雪菲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颈肩腰腿痛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