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脂肪肝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脂肪肝”三个字,往往一脸茫然,甚至不以为意。其实,脂肪肝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重要求救信号,若不重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脂肪肝的“真面目”
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正常情况下,肝脏里会有少量脂肪,但当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被称为脂肪肝。它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干扰肝脏正常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肥胖人群体内脂肪过多,肝脏难以处理这些脂肪,就容易形成脂肪肝。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脂肪肝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可能毫无察觉,但身体其实已经在悄悄发出一些求救信号。首先是全身乏力,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无力,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身体能量代谢紊乱,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其次,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皮肤方面也可能出现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此外,一些特殊体征也值得关注,比如蜘蛛斑和肝掌。蜘蛛斑形如米粒,主要出现在胸部、颈和上肢手背等部位;肝掌则表现为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
三、脂肪肝的“幕后推手”
脂肪肝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饮食不健康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和热量,以及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脂肪堆积。比如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饮料、高糖蛋糕等,就容易引发脂肪肝。
饮酒过量也不容忽视,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需要分解它,但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能被及时清除,就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缺乏运动同样会导致脂肪肝,肥胖和缺乏运动会使能量摄入过多,身体代谢紊乱,脂肪无法及时消耗,就会在肝脏堆积。
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脂肪肝,某些药物如四环素、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内脂质堆积。此外,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也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
四、应对脂肪肝的策略
面对脂肪肝,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在饮食方面,要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酒精摄入,限制加工食品和甜饮料的消费。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以橄榄油、鱼类、坚果和豆类为主要脂肪来源,有助于改善肝脏健康。
增加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力量训练每周2—3次,有助于提高肌肉质量和代谢率。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燃烧,减少肝脏脂肪堆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胆汁分泌,降低肝脏炎症;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可以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脂肪生成。
对于严重脂肪肝患者,在必要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减肥手术如胃旁路手术或袖状胃切除术,可以显著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逆转脂肪肝,但手术风险和收益需由专业医生评估。
脂肪肝是身体发出的重要求救信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脂肪肝,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肝脏健康,远离脂肪肝的困扰。
(吴亚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脾胃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