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饮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牛奶,作为常见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有些孩子在饮用牛奶后会出现不适症状,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在作祟。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儿童乳糖不耐受,从症状识别到日常管理,为您提供全面的科普指南。
一、乳糖不耐受初识: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乳糖。乳糖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一种名为乳糖酶的酶类物质,能够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乳糖不耐受,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或丧失。当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时,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进入大肠后会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有机酸,导致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病理揭秘:乳糖不耐受的幕后黑手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与遗传有关。部分人群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在断奶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导致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肠道疾病、手术或感染等原因导致肠黏膜受损,进而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和活性。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见于早产儿或新生儿,由于肠道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暂时不足。
三、症状识别: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乳糖不耐受?
儿童乳糖不耐受的症状通常包括:
腹痛: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腹泻:大便稀薄,有时伴有泡沫或酸臭味。
腹胀:腹部胀满,排气增多。
恶心呕吐: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恶心或呕吐。
生长发育迟缓:长期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家长在观察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尤其是饮用牛奶后明显加重,应高度怀疑乳糖不耐受。
四、诊断之旅:如何确诊乳糖不耐受?
乳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乳糖后,监测血糖变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提示乳糖吸收不良。
氢呼气试验:口服乳糖后,测定呼气中氢气浓度,若升高明显,提示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发酵。
基因检测:对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
五、日常管理:与乳糖不耐受“和平共处”
确诊乳糖不耐受后,家长无需过于焦虑。通过合理的日常管理,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饮食调整:
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产品:市场上有专为乳糖不耐受人群设计的无乳糖或低乳糖牛奶、酸奶等食品。
逐步引入乳制品:部分孩子可能对少量乳糖耐受,可逐步尝试引入乳制品,观察症状变化。
补充钙和维生素D: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足,需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
生活习惯:
规律饮食: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不适症状。
保持良好心态:家长应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因乳糖不耐受产生心理负担。
六、结语:与乳糖不耐受共舞,健康成长不是梦
儿童乳糖不耐受虽然给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困扰,但通过科学的识别、合理的饮食调整和有效的日常管理,孩子完全可以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的未来筑起坚实的健康基石!
(何楠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