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的生死时速

2025-04-21 09: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席卷患者的心脏,让生命之光在瞬间变得黯淡。然而,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急诊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道坚实的防线,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认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进而使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冠状动脉是负责为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当它因各种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发生阻塞时,心肌就会因为缺血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通常非常典型且剧烈,患者会突然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持续超过30分钟,且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通常无法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胸闷、气促、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二、接诊与初步评估

当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被紧急送入急诊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迅速而全面地接诊与初步评估。这包括立即询问患者或陪同人员关于胸痛发作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是否有放射痛等关键信息,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需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因为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三、生命体征监测

一旦患者被安置在抢救床位上,护理人员需立即启动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这包括使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稳定。对于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危急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物和设备,为后续的救治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四、疼痛管理:缓解患者痛苦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这种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疼痛管理是急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迅速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吗啡等,以缓解胸痛症状。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五、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生死未卜的未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共同面对这场生死考验。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且病情凶险。因此,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需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和除颤准备;对于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迅速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强心、利尿、升压等药物支持。

七、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精准高效的协作

对于符合溶栓或介入治疗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需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工作。这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溶栓药物的配制和输注、监测患者溶栓后的反应;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工作,如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等,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八、康复指导与健康教育:延续生命的希望

经过急诊救治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的结束。相反,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康复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调整建议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如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急诊护理人员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应急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为患者的康复之路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李常乐 郑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