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诸多器官中,肾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器,默默地维持着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还肩负着排出代谢废物等诸多使命。然而,有一种疾病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肾脏健康,它就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堪称不可忽视的 “肾脏杀手”。
一、认识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它并非是由单一病因引起的,而是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构成。
从发病机制来看,这一疾病涉及到免疫介导炎症、非免疫非炎症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在免疫介导方面,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把自身的肾小球组织当成外来的 “敌人” 进行攻击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像高血压、高血脂等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病情不断发展。
二、常见的症状表现
1.蛋白尿:这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滤出去,而把蛋白质等有用的物质保留在血液中。但患有慢性肾炎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问题,蛋白质就会 “漏” 到尿液中,通过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患者的尿液可能会出现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的现象,这往往就是蛋白尿的一个外在提示。
2.血尿: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有的肉眼就能看到尿液颜色变红,如同洗肉水一样,这被称为肉眼血尿;还有些则是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属于镜下血尿。血尿的出现意味着肾小球内的血管等结构受到了损伤,红细胞进入到了尿液当中。
3.高血压:肾脏和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当肾脏出现病变时,会影响到体内水钠平衡以及肾素 - 血管紧张素等系统的调节,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而升高的血压反过来又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速肾小球的硬化等病理改变,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
4.水肿:水肿常常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之后可能逐渐发展到下肢乃至全身。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对水钠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水钠潴留,过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中,从而出现水肿的表现。
三、容易患病的因素
1.感染因素:像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在感染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身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波及到肾小球,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此外,其他一些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也有可能成为患病的诱因。
2.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疾病本身就是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的情况,常常会累及肾脏,引发狼疮性肾炎,也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往往较为复杂且严重。
3.遗传因素:虽然慢性肾小球肾炎大多不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某些遗传性肾病,如 Alport 综合征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和表现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相似之处,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的高盐饮食、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得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降,肾脏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
四、诊断与检查手段
要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查。
1.尿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比如尿蛋白的量、血尿的程度等。
2.肾功能检查:主要看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评估肾功能受损的程度。
3.肾脏 B 超检查:能够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有无积水、结石等异常情况,辅助判断肾脏的病变情况。
4.肾穿刺活检:这是一项有创检查,但对于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却有着重要意义。医生可以通过穿刺取出少量的肾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从而制定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方法与原则
1.控制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一般会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它们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同时,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血压情况,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将血压目标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对于尿蛋白大于 1g/d 的患者)。
2.减少尿蛋白:除了上述降压药物能减少尿蛋白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等方法来减轻肾脏的负担,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3.饮食调整: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限制盐的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控制血压;减少脂肪摄入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情况;而优质低蛋白饮食,保证摄入适量的动物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等,既能满足身体基本的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肾脏代谢的压力。
4.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都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
六、日常的预防与护理
1.增强体质: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因感染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尤其是在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注意做好防护,预防呼吸道、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虽然是一个 “难缠” 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患病后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就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的肾脏能够继续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起这个 “肾脏杀手”,守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
(黄瑞雪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肾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