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疮疡溃破别乱涂!中医外科的引流排脓正确打开方式

2023-06-13 19: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1098

当皮肤上的疮疡溃破,脓液流出,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是随意涂抹药膏或使用酒精、碘伏消毒。然而,这种看似“常规”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在中医外科领域,引流排脓有着一套严谨且科学的治疗体系,遵循正确的处理方式,才能帮助疮疡顺利愈合。

一、为什么引流排脓至关重要?

疮疡溃破后,脓液的存在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阻碍新生组织的生长。若脓液不能及时排出,不仅会加重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发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乏力,甚至威胁生命健康。中医认为,“脓不泄则腐不去,腐不去则肌不生”,强调了及时引流排脓是祛腐生肌、促进疮疡愈合的关键环节。只有将脓液彻底排出,才能清除病灶内的邪气,为新肉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中医外科引流排脓的常用方法

1. 药线引流

药线引流是中医外科颇具特色的引流方式,适用于疮口较小、深部有脓难以排出的情况。药线多以桑皮纸、棉线等为原料,浸入升丹、白降丹等药物制成。使用时,将药线插入疮口,利用药物的腐蚀作用,使疮口扩大,引导脓液顺着药线排出。同时,药线中的药物还能起到提脓祛腐的作用,促使腐肉脱落。例如,对于深部的肛周脓肿溃破后,药线引流可精准地将深部脓液引出,避免脓腔残留。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疮口的深浅、大小选择合适的药线,并定期更换,确保引流效果。

2. 导管引流

导管引流适用于疮疡部位较深、脓腔较大的情况,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引流管技术。中医常用的导管多为竹管、铜管等,将导管插入脓腔后,可使脓液顺畅流出。为了增强引流效果和治疗作用,还会在导管内注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药液。比如,在治疗多发性脓肿时,通过导管引流配合中药冲洗,既能排出脓液,又能对脓腔进行药物治疗,促进炎症消退。导管引流需要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落或移位,同时要定期观察引流量和脓液的性质,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扩创引流

当疮疡溃破后,若脓腔较大、腐肉较多,或疮口过小导致引流不畅时,就需要采用扩创引流的方法。医生会在局部消毒、麻醉后,使用手术刀适当扩大疮口,清除坏死组织,使脓液能够充分排出。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减轻局部压力,缓解疼痛,加速疮疡愈合。但扩创引流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严格掌握扩创的范围和深度,避免损伤过多健康组织。术后还需配合中药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三、引流排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无论是哪种引流方法,严格的消毒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进行引流操作前,需对疮疡周围皮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碘伏等消毒剂由内向外擦拭。操作过程中,医生要遵循无菌原则,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感染。患者在居家护理时,也要注意保持疮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

2. 观察脓液变化,调整治疗

引流排脓过程中,密切观察脓液的量、颜色、质地等变化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初期脓液较多且浓稠,随着病情好转,脓液会逐渐减少,质地变稀,颜色也会由黄浊转为清稀。若发现脓液突然增多、颜色加深、伴有恶臭,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感染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 合理使用药物,促进愈合

引流排脓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疮疡愈合。根据疮疡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体质,医生会开具内服的中药方剂,以清热解毒、扶正托毒。在外用药方面,可选用具有祛腐生肌功效的油膏、散剂,如九一丹、生肌玉红膏等,涂抹于疮口周围或撒布于疮面,帮助清除腐肉,促进新肉生长。

四、居家护理要点

对于疮疡溃破后需要引流排脓的患者,居家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换药,更换引流装置,保持疮口引流通畅。如果引流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出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疮疡溃破后的引流排脓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切不可随意处理。中医外科的引流方法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护理,能够有效排出脓液,促进疮疡愈合。当遇到疮疡溃破的情况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外科医生的帮助,遵循正确的治疗方式,让伤口早日恢复健康。

(钱兆东 镇平县中医院 外科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