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绞痛——心脏的“警报拉响”
心绞痛宛如一颗隐匿在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给心脏带来巨大冲击。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时,那一阵如压榨、紧缩、烧灼般的胸痛便会骤然袭来,常常从胸骨后开始,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肢、颈部乃至下颌,让患者痛苦不堪。不仅身体承受折磨,心理上也会陷入对下一次发作的恐惧之中。了解心绞痛并掌握有效的护理方法,如同给心脏构筑一道坚固防线,能在关键时刻稳住病情,让心脏舒坦度过每一天。
二、发作时的紧急应对
1.立即休息:一旦心绞痛发作,最首要的措施就是让身体迅速进入休息状态。马上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剧烈运动,原地坐下或躺下,减少心肌耗氧量。因为此时心脏供血已然不足,继续活动只会让心脏负担雪上加霜,如同疲惫不堪的马匹还要负重奔跑,只会加速体力耗尽。迅速安静下来,能为心脏争取片刻喘息之机,缓解心肌缺血的紧急状况。
2.放松心情:情绪紧张在心绞痛发作时堪称“帮凶”,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要努力克制内心的恐惧与焦虑,尽量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尝试做几次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缓呼气,重复几次,帮助身体和心理进入相对平静的状态。家属此时也应陪伴在侧,给予安抚的话语,舒缓患者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让心绞痛愈发严重。
3.药物缓解: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救命稻草”,患者应随身携带。发作时,迅速将硝酸甘油片置于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因为舌下黏膜血管丰富,药物能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的作用。一般含服1-2分钟即可起效,若5分钟后疼痛未见缓解,可再次含服一片,但要注意,15分钟内最多含服3片。若连续用药后疼痛依然剧烈,应立即呼叫急救,以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发生,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三、日常起居护理
1.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是心脏健康的基石,心绞痛患者务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7-8小时为宜,儿童和青少年适当延长。晚上尽量在10点前上床睡觉,创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助于进入深度睡眠,让心脏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修复受损心肌。白天可适当午休30分钟-1小时,缓解上午的疲劳,减轻心脏白天的负荷,使心脏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远离心绞痛困扰。
2.适度运动:虽说心绞痛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但绝非要完全静养。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对病情改善大有裨益。推荐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确保运动安全,让心脏在适度锻炼中变得更强壮。
3.避免诱因:了解并远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至关重要。寒冷天气是一大“劲敌”,气温骤降时,冠状动脉容易痉挛,引发心绞痛。患者在冬季外出要注意保暖,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厚棉衣,护住头部、颈部、胸部等关键部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也是常见诱因,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心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饮食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原则,戒烟限酒,为心脏营造稳定、健康的生存环境,降低心绞痛发作风险。
四、饮食调理
1.控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诱发心绞痛。患者应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摄入,烹饪优先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5%-30%。例如,少吃猪油炒菜,多吃清蒸鱼、水煮青菜,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给心脏“添堵”,保持冠状动脉通畅,减少心绞痛发作几率。
2.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堪称心脏的“清道夫”,能吸附胆固醇,促进其排出体外,降低血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都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患者每餐应保证餐盘一半以上被蔬菜占据,每天吃2-3种水果,主食适当搭配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常吃红豆、绿豆等豆类食品。如早餐吃一碗燕麦粥,午餐搭配大量蔬菜沙拉,晚餐有清蒸西兰花,全方位补充膳食纤维,助力心脏健康,缓解心绞痛症状。
3.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与维持正常运转的必需营养素,但心绞痛患者摄入要适量。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每天合理搭配,既能满足身体需求,又不会因蛋白质摄入过量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心脏功能。例如,每天可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50-100克瘦肉,再搭配一些豆腐,为心脏修复提供充足“原料”,增强心肌力量,抵御心绞痛。
五、心理呵护
1.正视疾病:心绞痛患者由于时常遭受病痛折磨,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心理又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主动了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日常护理要点,明白只要科学管理,病情是可控的。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科普书籍、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加知识储备,消除对疾病的未知恐惧,以平和心态应对。
2.情绪调节:学会调节情绪是心绞痛患者的必备技能。日常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养花、钓鱼等,在专注于爱好的过程中,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放松身心。遇到烦心事时,不要憋闷在心里,可与家人、朋友倾诉,把内心的痛苦、担忧一股脑倒出来,寻求情感支持。也可尝试一些放松训练,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每天花15-20分钟练习,让身体和心理进入放松状态,缓解紧张情绪,为心脏创造轻松愉悦的内环境,减少心绞痛发作。
六、定期复查
1.指标监测:定期复查如同为心脏健康“把脉”,心绞痛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回医院复查。一般会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这些数据能直观反映心脏功能、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水平。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种类的增减,确保治疗精准有效,让心脏始终处于良好监控之下,预防心绞痛恶化。
2.及时调整:若在复查中发现指标异常波动,患者务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调整。例如,血脂升高,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降脂药物剂量;血压不稳定,医生会重新评估降压方案。患者不能因自觉症状不明显就忽视调整建议,只有及时、精准应对身体变化,才能将心绞痛发作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心脏长期健康,舒坦度过每一天。
七、总结
心绞痛护理涵盖发作时紧急应对、日常起居、饮食、心理、复查等多个方面,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如同为心脏编织的一张严密防护网。患者及家属掌握这些护理高招,用心呵护心脏,就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让心脏在精心照料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畅享健康美好生活。希望每一位心绞痛患者都能牢记这些要点,开启安心的康复之旅。
(常静 安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