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是不是还觉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烦恼”?大错特错!现在糖尿病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越来越爱往年轻人堆里凑。权威数据一摆,简直惊掉下巴!糖尿病患病人群年轻化,已经成了全球都头疼的大问题。特别是30到40岁的男性同胞们,更是被重点“关照”。遗传、心理压力、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这几个“小怪兽”联手,把不少年轻人都拖进了糖尿病的“包围圈”。别慌!咱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宝藏里,可有不少调控血糖的“神招”,今天就一股脑儿分享给大家!
一、糖尿病?中医叫它“消渴”,还分了三种情况!
在中医的世界里,糖尿病有个专属名字,叫“消渴”。早在汉代,张仲景在《金匮》里就提到过“渴欲饮水不止”,这说的就是消渴的症状。而且啊,中医还把消渴细致地分成了上、中、下三消,每种表现都不一样,背后的原因也各有门道。
(一)上消:都是肺热惹的祸,口渴到疯狂“吨吨吨”!
上消的主要症状就是口渴,渴得就像在沙漠里走了三天三夜。这跟肺的关系可大了!肺就像人体的“大管家”,管着水液的运输和排泄。要是肺被燥热这个“小怪兽”攻击了,就没办法把津液均匀地送到身体各处,这些津液只能一股脑儿地往下走,跟着小便排出体外。结果就是,尿多,还口渴得不行,不停地喝水,简直像个“喝水机器”。
(二)中消:胃热让你吃得多还瘦得快,这是咋回事?
中消的小伙伴们,最明显的就是特别能吃,可奇怪的是,体重还一直往下掉。原来是脾胃被燥热折腾得没了“脾气”,水谷精微没办法正常运输到身体各个器官,只能跟着小便“跑”了,所以小便还会带点甜味。吃得多却容易饿,身体也越来越瘦,这感觉真的太糟心了!
(三)下消:肾虚导致尿多,营养都跟着“溜走”了!
下消的典型症状就是尿多。肾阴一旦亏虚,虚火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在身体里到处捣乱,让人又烦又渴,还特别能吃。肾这个“仓库”得不到滋养,功能就会出问题,吃进去的营养精华也守不住,跟着小便都排出去了,尿又多又甜,身体的营养也越来越少。
二、降糖中草药来“救场”,各有各的“拿手好戏”!
中医里的不少中草药,都是调控血糖的“隐藏高手”。研究发现,这些草药用好了,对治疗糖尿病有大帮助!
(一)丹参:血糖的“稳定器”,还能顺便清理“血液垃圾”!
丹参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在药物试验里,它煎的“汤汁”能让血糖稳稳下降,而且效果能持续5个小时!这还不算完,它还能顺便把血脂和血黏稠度也降低,就像给血管来了一次大扫除,让血液流动得更顺畅。
(二)地黄(生地、熟地):血糖上升的“刹车器”,还能改善并发症!
地黄可是个厉害角色,不管是生地还是熟地,都能帮着血糖下降,而且还能像个小卫士一样,挡住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上升。不仅如此,它还能改善糖尿病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这些麻烦事,简直是一举多得!
(三)玉米须:原来它不是“废物”,是降糖的“宝藏”!
平时被我们当垃圾扔掉的玉米须,摇身一变,成了降糖的宝贝!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的糖尿病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对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肾病也有改善作用。没想到吧,这不起眼的玉米须还有这么大的本事!
(四)知母:血糖升高的“克星”,缓解上消症状有一手!
知母就像个勇敢的“战士”,它的水提取物能让实验动物的血糖降低,尤其是对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效果更明显。把知母、天花粉、麦冬各12克,黄连5克一起煎服,上消那些让人烦恼的症状,比如口渴、多饮,都能得到缓解。
(五)枸杞子:降糖又护眼,简直是“全能选手”!
枸杞子提取物能让实验动物的血糖持续下降,还能改善糖尿病带来的血脂升高和视力问题。每天用枸杞子、五味子、黄精、元参各25克煎汁当茶喝,消渴的症状就能减轻不少。一边降糖,一边还能保护眼睛,这枸杞子也太贴心了!
(六)人参: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小能手”,还能和胰岛素“联手作战”!
人参浸膏对早期轻症糖尿病效果不错,能让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毫克,停药后效果还能持续2周以上呢!轻症糖尿病患者可以把人参和生地一起用;中、重症的就和胰岛素搭配,降血糖的效果更好。不过人参也别吃太多,每天3-9克就够啦。
三、按摩这四个穴位,给血糖“踩踩刹车”!
除了中草药,中医里还有几个穴位,就像身体里的“血糖调控开关”,坚持按摩,再配合口服降糖药,血糖就能控制得更稳。
(一)然谷穴:肾经上的“降糖小开关”
然谷穴在肾经上,位置也很好找。先找到脚的内踝骨,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左右,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就是然谷穴啦。每天用拇指用力按双脚内侧的然谷穴,按到有酸胀的感觉再松开,就这样反复10-20次。坚持按揉,就能起到不错的降糖效果,就像给血糖来了个温柔的“刹车”。
(二)鱼际穴:缓解烦渴的“小救星”
上消和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而鱼际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没事就掐一掐鱼际穴,能把肺热清一清,嗓子也会舒服很多,烦渴的感觉自然就减轻啦。
(三)内庭穴:食欲的“控制大师”
内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用食指和拇指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不仅能清胃泻火,还能控制食欲,让你不再被食欲“牵着走”。便秘、牙齿肿痛这些问题,也能通过按摩它得到缓解,简直太实用了!
(四)关元穴:尿多的“救星”
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关元穴,能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关元穴在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大概就是四横指的位置。经常按摩它,尿多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善,让你不再频繁往厕所跑。
四、生活方式大调整,血糖乖乖“听话”!
运动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一环,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吃5种不同的果蔬,至少喝2L水,再坚持60分钟的锻炼,血糖想不听话都难。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大力提倡运动,对预防糖尿病和改善糖尿病病情都超有帮助。
运动形式多种多样,选一项适合自己的最重要。要是以前没锻炼的习惯,建议从游泳、羽毛球、健步走这些运动开始。这些运动强度适中,既能培养运动兴趣,又能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强度,然后再循序渐进增加难度。每天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30分钟就很棒啦,运动时的心率可以按照“220-年龄”来计算。
调控血糖可不是一件小事,但也没那么可怕。中医的这些方法,从草药到穴位,再到生活方式的调整,都是实实在在能帮助我们的“利器”。别再让糖尿病这个“小恶魔”肆意捣乱啦,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方法用起来,稳稳地“拿捏”住血糖,让健康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田孝瑞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