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描述了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心脏已经完全停止工作,而是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心力衰竭可以影响心脏的左心室、右心室或两者,导致不同的症状和治疗策略。
心力衰竭的类型
左心衰竭
左心室是心脏的主要泵血室,负责将血液泵入全身。当左心室功能减弱时,血液在心脏内积聚,导致肺部充血,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疲劳等症状。患者常常在夜间感到难以平躺入睡,因为躺下时肺部积液会更加严重,这种症状被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外,左心衰竭还可能导致持续性咳嗽,有时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痰,这是肺部严重充血的表现。
右心衰竭
右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肺部进行氧合。右心衰竭时,血液在体循环中积聚,导致下肢水肿、腹部胀满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脚踝和腿部肿胀,尤其是在一天结束时更为明显。腹部胀满不仅影响食欲,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严重的右心衰竭还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病情。
全心衰竭
当左心室和右心室都出现衰竭时,称为全心衰竭。这种情况会同时出现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全心衰竭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加综合和细致的治疗方案,以缓解多方面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原因
心力衰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
-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时,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梗死,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 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肌逐渐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 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病变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肌功能。
- 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会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
- 长期饮酒或药物滥用:酒精和某些药物会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长期滥用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可以直接损害心肌,引发心肌炎,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症状可能包括:
- 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或躺下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气促,这是因为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肺部积液增加。
- 疲劳和乏力:由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身体各器官得到的血液和氧气减少,患者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乏力。
- 踝部、腿部或腹部肿胀:这是右心衰竭的典型症状,由于血液在体循环中积聚,导致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中。
- 快速或不规则心跳:为了补偿泵血能力的不足,心脏可能会加快跳动,有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
- 增加的尿量需求,尤其是在夜间:这是由于体循环中的积液在夜间重新分布,导致肾脏排尿增多。
- 体重突然增加:由于体内积液增多,患者的体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加。
- 食欲不振和恶心:由于腹部胀满和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和恶心等症状。
- 咳嗽或喘息:左心衰竭导致肺部积液,可能引发持续性咳嗽,有时伴有喘息声。
心力衰竭的诊断
心力衰竭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病史、体检和一系列检查,包括:
-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如脑钠肽(BNP),可以帮助诊断心力衰竭。
- 胸部X光:可以显示心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肺部是否有积液。
-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 超声心动图(Echo):通过超声波成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提供更详细的心脏图像,有助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
- 心脏导管检查:通过插入导管测量心脏内部的压力和血流情况,有助于确定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脏进一步损伤,并延长寿命。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如氯沙坦)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减少体内钠和水潴留。
-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限制盐分摄入(每天不超过2克),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锻炼(如散步、游泳),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调整左右心室的电活动,使其同步收缩,提高泵血效率。
-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体内,监测心律,一旦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立即进行电击除颤,预防猝死。
- 心脏移植: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以彻底解决心脏功能衰竭的问题。
结语
心力衰竭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早期识别、适当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许多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虽然严重,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依然可以享有充实的生活。
(方建通 鲁山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